省政府日前發布的《山西省城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簡稱《辦法》)規定,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未滿5年的,地下管線建設單位不得挖掘道路敷設地下管線。
城市地下管線是城市的“生命線”,包括地下供水、排水(雨水和污水)、再生水、燃氣、熱力、照明、通信、廣播電視、消防、交通信號、公共視頻監控、工業、電力、石油、煤炭等管線(含附屬設施,包括延伸至地面的附屬設施),以及用于集中敷設上述管線的綜合管廊。
《辦法》明確,在中心城區不得規劃新建生產經營性危險化學品輸送管線;在其他地區規劃新建的危險化學品輸送管線,不得在穿越其他城市地下管線時形成密閉空間,且距離應當滿足有關技術標準、規范要求;進行地下管線建設,不得危及城市人民防空工程安全或者降低人民防空工程防護能力。
依照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下管線建設單位不得挖掘道路敷設地下管線。一是按照地下管線年度建設計劃,地下管線工程應當與道路工程同步建設的;二是道路工程建設單位已經預建溝槽、預埋管道的;三是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未滿5年的;四是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未滿3年的;五是已經建設綜合管廊并滿足地下管線敷設要求的。因為特殊情況確需開挖的,應當經所在地人民政府批準,并且向社會公布。
城市地下管線是城市配套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城市持續、穩定、健康運行。《辦法》提出,在施工作業過程中出現損壞地下管線情況的,施工單位應當立即通知地下管線權屬單位,同時采取防止事故擴大的應急措施并依法承擔責任。地下管線權屬單位因緊急搶修地下管線,需要臨時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公路,不能事先辦理審批手續的,可以先行占用或者挖掘搶修,同時應當向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報告,并在24小時內補辦審批手續。搶修結束后,應當按照不低于該段城市道路、公路的原有技術標準修復路面。
市政工程建設需要遷改既有地下管線,或者對既有架空線實施入地、遷移的,市政工程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原規模及現行標準依法給予補償。
《辦法》同時明確,地下管線權屬單位應當建立專業管線信息系統,或者運用信息化手段實時儲存、更新地下管線信息,對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應當根據地下管線信息標準和有關要求,將更新的地下管線信息按季度報送所在地地下管線綜合管理部門以及相應的地下管線專業主管部門,做到信息即時交換、共建共享、動態更新。
《辦法》鼓勵采用綜合管廊的方式敷設地下管線,規范引導非開挖技術在地下管線工程中的應用。明確提出,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的新建道路應當根據功能需求,有序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應當結合舊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間開發等,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地下綜合管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