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中國農歷虎年,北京文貿怎么干?
記者近日從北京國際文化貿易促進會組織召開的專業委員會新年座談會上獲悉,2022年,北京國際文化貿易促進會將開展兩項重點工作:一是努力打破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瓶頸。依托中外投融資機構和貿易渠道,切實解決國內文化企事業單位融資難、變現難等問題。二是引導中外資源服務基層文化建設。擬與北京市各區縣政府及企業合作,共同建設文化貿易投資產業基地,幫助地方文化項目投融資,協助培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
此次座談會以“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搭建國際文化產業投融資貿易平臺,促進文化藝術轉化為生產力”為目標,以“加強專業委員會組織建設,賦能企業提質增效”為抓手。
座談會上,北京國際文化貿易促進會會長高星介紹了國內外經濟形勢、文化產業面臨的良好機遇與嚴峻挑戰,以及文貿會在促進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文化強國偉大復興工程中的使命和責任擔當。
“要堅定中國文化自信,借助國際主流媒體講好中國文化故事,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充分利用文化投資和文化貿易雙引擎促進文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高星如是說。
隨后,北京國際文化貿易促進會副會長蔡迎春介紹了國家中醫藥文化政策、產業現狀、國際化發展以及中醫藥在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實踐中的效用。在蔡迎春看來,中醫藥是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華,中醫崇尚上醫治“未病”,中醫是預防醫學,國家對中醫藥的發展給予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文貿會應積極發揮海外資源優勢,擴大對外合作提升中國中醫的國際話語權,推廣中國中醫藥國際評定標準,為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做好橋梁和促進工作。
“文貿會應盡快成立產業促進部,將推動產業融合、促進項目落地納入文貿會的日常工作。未來不但要橫向整合資源還要縱向深耕產業,更好地引領和服務國內文化企業的貿易投資。”北京國際文化貿易促進會崔晨從“文化+旅游+體育+大健康”融合創新角度介紹了文化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情況。
北京國際文化貿易促進會秘書長宋春峰則提出,文化貿易應賦能“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旅游”等傳統產業,著力培育形成由文化單位組織生產創作,經貿商務機構負責市場宣傳、策劃營銷的現代化、國際化、科學化的文化產業分工協作體系,打造完善文化產業鏈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