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起,上海市醫保局將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等48個項目納入醫保支付,進一步減輕群眾就醫費用負擔。據上海市醫保局介紹,48個新項目納入醫保支付后,預計每年可為本市參保患者減負3億元。
這次納入醫保支付的醫療服務項目主要包括兩類:先進前沿技術,救命、救急項目。
一是先進前沿技術;以機器人X射線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射波刀)為例,該項目運用全球最新型的放射外科設備治療腫瘤,尤其擅長顱內腫瘤和腦血管畸形。納入醫保前,該項目治療費用較高,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一個療程需自費近4萬元。納入醫保報銷后,退休職工參保人在三級醫院治療費用僅需自負1.6萬元,費用負擔減少60%。
二是救命、救急項目;包括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超選擇腦動脈腔內血栓取出術、心肌缺血體外沖擊波治療術等。
其中,“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能夠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完成主動脈瓣膜置換,改善患者癥狀,有利于延長患者生命;而“超選擇腦動脈腔內血栓取出術”通過微創手術,用支架“抓住”血栓并取出,使血管迅速再通,挽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利于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心肌缺血體外沖擊波治療術”在一種治療冠心病上無創全新療法,該手術通過加速側支血管新生,緩解缺血癥狀,改善功能預后。
第一財經從上海市醫保局了解到,“醫療服務項目醫保準入”已初步形成專家評審、價格聯動、績效掛鉤、部門協同的常態化管理機制。
比如,價格聯動上,48個項目中有29個項目同步降低了項目價格,平均降幅26%,大部分是以試劑耗材為主的檢驗項目。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醫保部門充分發揮戰略購買作用,在保障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前提下,降低部分項目價格,有利于規范檢驗項目的臨床開展,提高基金使用效能。
再比如,績效掛鉤上,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超選擇腦動脈腔內血栓取出術、射波刀3個項目在納入醫保的同時,試行按績效支付。這需要分別選取項目陽性檢出率、血管再通成功率、腫塊縮小情況和治療并發癥發生率作為績效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