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芯片行業駛入“快車道”

發布時間:2022-01-13 14:40:16  |  來源:重慶商報  

過去一年,“缺芯”浪潮持續發酵下,跨界“造芯”越發吃香。日前,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車企還是手機廠商,又或是互聯網大廠,甚至于地產、百貨、水泥廠等都接二連三地扎進“造芯”賽道,家電企業更是動作頻頻。

國內首顆全自研畫質芯片發布

1月11日下午消息,海信正式發布中國首顆全自研8K AI畫質芯片,這顆芯片目前已應用于整機產品,剛剛結束的CES2022上,海信推出搭載自研8K畫質芯片的MiniLED電視85U9H。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徐文立表示,海信在我國電視芯片國產化道路上已堅定地走了20余年,是國內外為數不多的體系化研究畫質芯片迭代的彩電企業,此次成功研發8K AI畫質芯片并實現自主研發、自主可控,消除了畫質處理細分領域的所有技術壁壘,是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優秀案例。

“海信已形成了完整的全系列芯片產品,已推出4代畫質芯片并均實現量產。”海信集團控股公司副總裁于芝濤介紹,此次發布的中國首顆全自研8k AI畫質芯片是海信5代畫質芯片。該芯片首次實現了從4K到8K的跨越式發展,更突破AI感知畫質算法等核心技術,通過配備具有“深度神經網絡”技術的人工智能,實現高精度的圖像處理,支持3300+萬像素的精確重構,能夠展現畫面中豐富的隱藏細節;26880個分區控制,帶來對比度提升,畫面的細節和色彩更接真實。

海信曾在2005年就曾推出了國內首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到目前為止海信已先后推出了20余款畫質和AI芯片。

家電企業加速布局高調“造芯”

不僅是海信,前不久,高調宣布造芯的格力在1個月內就連投兩只半導體基金

天眼查顯示,日,鄭州清禾泛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注冊資本為15億元人民,經營范圍含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

根據股權穿透,該基金的執行事務合伙人中,珠海格力金融投資正是由格力集團全資控股的投資公司。

而在去年12月初,格力金投才剛剛參與出資了廣東粵澳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據悉,該基金首期規模超45億元,將落地橫琴重點投向半導體產業及相關應用領域,聚焦集成電路全產業鏈。

TCL、海爾、美的、創維、康佳……都早已開始了相關布局。

TCL是最早進入芯片設計領域的家電企業之一。TCL已成立半導體芯片集成電路的投資產業基金,尤其在AI芯片領域,投資了寒武紀和商湯科技。去年初,TCL組建了半導體部門,計劃擴大半導體功率器件的產能并提升技術。

海爾,則是在MCU芯片上集中發力,隨后又成立海爾優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攻IoT芯片,并在2017年聯合瑞昱推出了為智能家居定制的芯片蕓芯II,還搭載了專屬的操作系統。海爾資本曾參與機頂盒芯片供應商國芯科技數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還包括中信證券投資、高榕資本等。

美的集團,則在2018年12月成立了上海美仁半導體公司,宣布正式進軍半導體產業,將專注家電芯片領域的開發,布局MCU芯片、IOT芯片、電源芯片和功率芯片四大產品系列。美的曾公開披露,目前,美仁半導體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暖通及樓宇、冰箱、洗衣機、廚房和熱水等事業部均已完成產品測試,并逐步進入批量銷售階段。

去年國內新增“造芯”企業10萬家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35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集成電路、芯片”,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芯片相關企業。

五年來,我國芯片相關企業年注冊量整體呈現上漲趨勢,年增速保持在30%以上。2021年新增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10萬家,較去年同比增長56%。從專利申請情況來看,國內的芯片相關企業的專利申請總量約82.2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所占比重最大,共有43.6萬余件,占比53%。

一直以來,芯片都被稱為“最難啃的骨頭”,為何家電企業頻頻跨界?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家電業零售規模正在快速下滑,2020年,中國家電零售市場規模已同比下降11.3%。同時,家電智能化,離不開芯片的“助攻”。不過,芯片的產業鏈很長,芯片設計公司在中國有很多,但只有少數大企業能夠承擔芯片的加工生產。

三問新能源汽車熱點問題

走勢怎樣、芯片如何、電池咋回收?

工信部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面對內外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和來自供應鏈的壓力,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

隨著市場擴大和應用普及,如何進一步穩定汽車芯片?動力電池怎樣回收?記者就社會關注的熱點進行了采訪。

連續7年銷量第一

新能源汽車走勢如何?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快速增長,全年累計銷售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左右,創造了2016年以來的最快增速,其中私人消費占比接8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增長迅猛,有力支撐了汽車市場需求。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純電動乘用車均續駛里程從2016年的253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里以上。

產業發展配套環境進一步優化,截至2021年底,我國累計建成充電站7.5萬座,充電樁261.7萬個,換電站1298個。

國網杭州市余杭區供電公司與一些新能源汽車4S店簽訂協議,以數據共享的方式并行推進售電、裝樁、接電,實現客戶信息線上流轉,充電設施接電業務流程一網通辦;打造智慧充電樁,通過ID自動識別實現“即插即充、即拔即走”……關于便捷充換電的嘗試正在展開。

“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但也面臨國際競爭壓力增大、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問題。”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說,2022年,工信部將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換電模式試點工作。

加大保供力度

汽車芯片供給今年將怎樣?

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集成電路制造產能持續緊張,2021年,國內外多家汽車企業因此減產。汽車“缺芯”成為擺在全球汽車廠商面前的難題。新能源汽車產業也不例外。

“這一輪汽車芯片短缺的原因較多,既有芯片產業自身的周期影響,也有疫情、生產工廠火災等突發因素。”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說,工信部組建汽車半導體推廣應用工作組,加強供需對接和工作協同,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簡化程序,方便整車企業快速實現緊缺芯片替代方案的裝車應用,建設汽車芯片測試和應用推廣公共服務臺。

記者從工信部了解到,當前,全球主要芯片企業已逐漸加大汽車芯片生產供應,新建產能也將于今年下半年陸續釋放。

“我們將繼續加大汽車芯片保供力度,統籌推進汽車芯片推廣應用、聯合攻關,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資生產制造和封裝測試,提升汽車芯片供給能力。”王衛明說,預計2022年汽車芯片供應短缺情況將逐漸緩解。

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方面,郭守剛說,我國加快5G通信設備等設施部署。在準入管理方面,強化汽車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監管。“全國開放測試區域5000方公里,3500多公里的道路實現智能化改造升級。”

細化監管要求

動力電池回收如何推進?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約40萬家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市場創業創新火熱。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動力電池退役量逐年增加,如何做好動力電池回收?

王衛明說,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實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出臺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等配套措施,加強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

目前,已在17個地區及中國鐵塔公司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截至2021年12月底,173家有關企業已在全國設立回收服務網點10127個,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業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初步建立。

王衛明說,2022年,工信部將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國家和地方等有關部門的監管具體職責,細化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的監管要求,加大監管約束力度。同時研究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控聯動機制,強化線上線下協同溯源監督管理,加快出臺一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我們將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驗收,遴選推廣一批典型模式和企業案例經驗,樹立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標桿企業。”王衛明說。(重慶商報-上游新聞記者 嚴薇)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