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視野】語同音,人同心!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社會實踐團赴涪陵開展普通話推廣教育

發布時間:2022-07-18 09:41:41  |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為積極響應國家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號召,7月7日至7月14日,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服務隊在涪陵大順村通過課程與活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推廣普通話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相關資料圖)

推廣普通話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走訪調研作背景

團隊基于前期對重慶市涪陵區大順鎮大順村普通話運用情況的相關資料研究與初步了解,制定了符合實際情況的調查問卷,并通過街道走訪完成問卷填寫。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130份,共計收回有效問卷104份。填寫人群主要為中老年人和小學生,受教育程度大多為中小學,他們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普通話,普通話普及程度與村民普通話水平并不高。但多數人表示愿意主動學習普通話,對普通話的推廣持肯定態度,認為普通話對自己將來的工作生活作用較大。

根據調研情況,團隊采取邀請專業教師開展家長課堂講座,進入家庭進行回訪宣傳,開展普通話課堂教學,組織心理團輔活動等形式來深入推廣普通話,讓普通話真正“進鄉村、入家庭”。

家長課堂促推廣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廖緒崊以“冬瓜面”的故事引出語言差異引發的誤會,圍繞什么是普通話和規范字、為何要推廣普通話和普通話語音訓練給大順村的家長們開展了一堂生動的普通話講座。他結合涪陵當地實際情況,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家長們進行講解,指出普通話和方言的差異性,加強普通話的推廣,助推了涪陵鄉村文化建設。

推廣普通話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課堂聯動同發展

說普通話、寫規范字時刻與課堂教學同在,團隊于大順村鄉村振興學堂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語言表達、書畫藝術和心理團輔等課程。“擊鼓傳花”“連詞成句”“繞口令”等游戲與語言表達練習相結合,寓教于樂,寓學于趣,語言表達課堂讓學生們明白了“如何說好普通話,怎么用好普通話”;同時,老師讓學生回家將所學知識講給家長聽,并對家長的普通話進行糾正,做到學以致用,深入普及普通話。

社會實踐活動現場。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書畫課堂上,老師講授了“如何寫好規范字,怎么用好規范字”的方法,隨后讓學生完成手抄小報,嚴格要求用規范字摘抄,并用普通話進行小組匯報展示。

心理團輔活動中,老師引導學生進行了“大風吹”“能量傳遞”“把心留住”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敞開心扉,敢于、勇于說普通話。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說普通話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逐漸調動起來,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社會實踐活動現場。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及時家訪助共學

每天的課程結束后,團隊成員會進行家訪,鼓勵學生們將學到的繞口令、新詞語、新句子用普通話大聲地朗讀給家長聽,同時引導家長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普通話,讓普通話入家庭在一點一滴逐步實現。

推廣普通話社會實踐活動。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推廣普通話,文化惠民生。通過本次推普活動,團隊成員們體會到了推普的不易與責任,深刻認識到了普通話的推廣對我國鄉村建設的重要性,全體志愿者定會堅持服務鄉村推普工作,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奮勇前進。

關鍵詞: 社會實踐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