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里。情系桑梓服務人民、揮灑智慧幸福加碼,這樣的情懷與擔當,成就合川區社會保險事務中心經年累月都不會褪色的愛民亮色。
(資料圖片)
合川區社保中心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便民、利民、惠民”為原則,堅持“三心服務”,推動社保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合川區社保中心獲“市級社保公共服務標準化基地”“社保業務流程再造及3.0系統上線工作貢獻突出單位”等榮譽,社保窗口工作人員獲紅旗窗口、服務之星等表彰42人次,獲群眾感謝信117封、錦旗39面等,用暖心服務,迎來萬丈光芒。
爭做知心人——政策宣傳飛入千家萬戶
為了讓人民群眾看得懂社保業務、算得清應得待遇、用得好惠民政策,合川區社保中心開展社保政策起底式宣傳解讀和貫徹落實活動,徹底打通社保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
樹立“人找政策”變“政策找人”的理念,將社保政策精準轉化為惠企利民的“真金白銀”。2021年以來,區社保中心累計開展大型現場宣傳活動10余次,發放宣傳資料10萬余份,進鄉村、進社區30余次,走訪企業200余家,上門服務6000余次,有效促進了社保宣傳工作走出去、走進去、走下去。
開展社保降費減負現場咨詢活動。區社保中心供圖華龍網發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區社保中心下沉宣傳窗口,依托全區30個基層社保所及419個村(社區)社保管理員貼近一線的優勢,將社保政策送到群眾“家門口”。搭建覆蓋全區的精準化短信服務平臺,2021年以來,向靈活就業人員、退捕漁民、待遇領取人員等“點對點”推送政策宣傳短信445萬條,將社保政策送到群眾“手機上”,送到群眾“心坎上”。
心若有愛,甘之若飴。日復一日的主動服務、精準宣傳,給合川區社保中心工作人員帶來了繁重的工作壓力,但他們樂在其中。
爭當貼心人——做好辦事流程“加減法”
紙上談兵不如走到基層,在走流程中換位思考,推動社保服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提升,讓經辦更契合需求,讓服務更貼近民心。
“用電子營業執照就可以登錄人力社保網上系統,這樣我們企業又方便了不少。”重慶市合川區洋洋企業咨詢服務中心法人萬先生感嘆道。
做減法,提升區級服務平臺質量。科學設置綜合受理區、咨詢服務區、自助服務區、填表指導區、業務辦理區、休息等候區6大功能分區,將36個專項窗口精簡為9個綜合受理窗口,預留3個潮汐窗口。
耐心向辦事群眾講解業務辦理流程。區社保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做加法,增強經辦人員業務能力。區社保中心按照“全員能受理,全員能辦理”的目標,狠抓隊伍建設,常態化開展專題培訓、崗位帶訓、社保大講堂。2021年以來,中心累計培訓經辦人員600余人次、下基層指導30余次,實現包括鎮街經辦人員在內的培訓全覆蓋,達到了經辦隊伍由原來的精通單一業務向熟悉全能業務轉變的目標。
面向老百姓的事,只有刪繁就簡、陽光透明,才能體現為民導向。合川區社保中心做好業務流程“加減法”,疏“堵點”、破“難點”、解“痛點”,社保服務更專業,群眾辦事更省心。
爭當走心人——服務方式接地氣更接人心
事在人舉,功在人成。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擦亮人社服務品牌,關鍵在于窗口單位經辦隊伍建設的成色質量。
“為民服務無止境。我們的價值就在于守護一方百姓的安定與和諧。群眾滿意了,我們就安心了!”合川區社會保險事務中心主任周學軍說。
以人力社保服務快辦行動為抓手,提升窗口單位工作人員服務效率和經辦質量,貼心服務打造群眾滿意的社保窗口。
延伸社保服務觸角,實現就近辦。中心將個人參保等29項業務下沉鎮街,待遇領取認證延伸至村(社區),打造“城區步行15分鐘、鄉村輻射5公里”服務圈。同時,不斷完善基層服務平臺,為30個鎮街社保所配置升級三代卡制卡設備,完成1個區級、30個鎮(街)級、14個銀行社保卡制卡服務點打造,實現第三代社保卡即辦即取服務網點全覆蓋。
到敬老院為退休老人進行資格認證。區社保中心供圖 華龍網發倡導社保人性化服務,開展上門辦。中心為基層工作人員配置手持智能終端設備419臺,針對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等特殊群體,由各鎮街社保所經辦人員、社區干部為其專程提供上門服務,常態化為全區33個敬老院3000余老年人開展上門服務,幫助其辦理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等社保業務,獲群眾一致好評。
正是這樣的貼心和情懷,讓合川區的百姓有了一座找得著、靠得住的“靠山”,也搭起了一座連接群眾、企業和社保中心的“暖心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