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4月27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黨委書記張輝,校長張躍光,校黨委副書記舒衛華等學校領導帶隊分赴企業開展訪企拓崗促就業活動,就深化校企合作、拓寬就業渠道、拓展就業崗位、實習實訓等,與走訪單位負責人進行交流。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黨委書記張輝走訪重慶杰成人力資源集團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4月27日上午,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黨委書記張輝帶隊前往重慶杰成人力資源集團開展走訪調研活動。
張輝一行在杰成人力資源集團董事長喬聰玲的陪同下,參觀了公司辦公室、會議室、文化墻等,深入了解了企業業務板塊和用人需求情況。隨即,雙方召開座談會就加強校企深度合作,提供專業實習實踐、畢業生就業崗位等問題進行溝通交流。
杰成人力資源集團董事長喬聰玲系重慶人文科技學院2008屆畢業生、優秀校友,曾多次回母校參加校園招聘會,為母校學弟學妹提供就業崗位,并于2021年捐款設立“杰成獎學金”,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子實現人生夢想。
“校友是學校寶貴的財富,是移動的‘名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廣大校友的有力支持?!睆堓x在座談會上首先代表學校感謝喬聰玲一直以來對母校的關心支持。對于此次走訪調研,張輝表示,“我們希望通過主動對接的方式找準高校與用人單位合作切入點,為畢業生拓展就業新空間。”他談到,學校始終把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環節,圍繞穩就業、保就業,創新舉措、精準施策、優化服務,努力推動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書記親自走訪為畢業生尋找崗位,落實就業,我特別感動”,喬聰玲表示,以后將一如既往關注、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建設,在促進母校學生發展及就業方面持續發揮好學長的作用。
座談會上,隨行的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吳靜、常務副院長鄧旭升表示,希望雙方能在黨支部共建,科學研究、課程及專業建設等方面持續深化合作,讓杰成成為學院“研究型嵌入”人才培養質量檢驗、評價的陣地,共建“企業+社會+學?!庇梭w系,共育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學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匡霞表示,學校正處于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建設全國一流應用型民辦大學的進程中,校友是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要加大優秀校友的宣傳力度,優秀校友的事跡就是最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黨政辦公室副主任張桐表示,要進一步加強與校友企業的聯系,實現學校校友企業雙贏。
座談會最后,雙方簽訂了畢業生就業基地協議。
本次走訪,雙方表示將在已有合作基礎之上,進一步拓寬合作廣度和深度,聚焦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社會服務等方面,打造重慶校企合作典范。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張躍光走訪北汽瑞翔汽車有限公司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同日,校長張躍光,黨委副書記舒衛華一行7人赴北汽瑞翔汽車有限公司走訪洽談、實地參觀、座談交流。
在北汽瑞翔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鄧仁安一行的陪同下,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一行對沖壓、焊接、總裝和發動機等工藝生產線生產車間進行了參觀,學習體驗了“向新、向上、向美好”的企業文化。
座談會上,張躍光從辦學初心使命、發展歷程、學科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素質能力等方面對學校進行了全面介紹,表示此行一方面是參觀學習取經,另一方面是與單位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關系。他談到,北汽瑞翔汽車有限公司與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淵源頗深,希望兩者之間的合作能在人才共同培養和就業實習基礎之上再進一步,共同合作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架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不斷促進校企文化交流、深化產教融合,形成“校企共建”“引廠入校”“送教入企”的校企合作模式。
舒衛華介紹了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同時希望以訪企拓崗為契機,從人才培養、實習就業基地共建、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人力資源提升等方面與北汽瑞翔開展更深入、更全方位的合作。北汽瑞翔汽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鄧仁安就公司轉型期的綜合情況、企業文化及理念做了全面介紹,公司專題介紹了人才引進計劃——“青苗計劃”,表示希望后期有更多應屆畢業生加入公司。
強華和陳婷婷表示,希望雙方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加強溝通合作,尤其是在教學實踐、科技成果轉化、畢業生就業等方面加強重點交流與促進,共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與獻力。同時提出,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專業人才,需要自學生入校開始,通過專業認知培訓、職業認知培訓及專業實習持續強化學生對于專業的認同感,持續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希望后期在與瑞翔汽車有限公司合作的過程中,能在前置性實習實踐上共研對策,切實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職業能力。
雙方簽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一直以來,學校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鼓勵畢業生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引導畢業生扎根重慶、服務重慶、奉獻重慶。學校將以訪企拓崗行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與本土企業的聯系與合作,同時將持續加大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力度,牽頭有關部門深入開展社會需求調研,帶動學校全員深度參與畢業生就業工作,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對接,建立起常態化互動渠道,更好地服務地方區域經濟建設,為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