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校園里,一款外形黑黃相間的波士頓動力四驅機器狗正在進行自動導航測驗。轉彎、爬樓梯、禮讓行人、躲避障礙物……一個個測驗項目在研究員的遠程控制下完滿完成。
高偉(中)參與的新國大機器人團隊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fā)“成功了,我們終于成功了!”在工作區(qū),看著屏幕上傳來的測驗結果,研究員喜極而泣,幾個月的熬夜研究、更新程序、反復測驗,終于讓機器人能夠安全自由的行動,成為“校園巡邏員”。
這位研究員叫高偉,是一位90后重慶人,從小成績優(yōu)異的他對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研究飽含著濃厚的熱情,如今,他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名叫“UnoMove”的公司,主攻人工智能機器人研究。
人工智能機器人作為一個匯集眾多高新技術的綜合產業(yè),其研發(fā)難度是巨大的,是什么原因讓高偉選擇了它,又是什么支撐著高偉不斷前行?
這一切還要追溯到他的求學歷程……
1997年,6歲的高偉就讀重慶濱江實驗學校,并在此度過了美好的小學生活。學校鼓勵并且支持學生發(fā)展個性,用和融共生的教育方式,給高偉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后來,他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直升初中,并在那里遇到了恩師蔣永玲。
“每個期末,我都特別期待看到成績通知書上蔣老師給的評語,她慷慨激昂的話語寫滿了對我的期待,一字一句的贊美與肯定更是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績來。”初中三年間,高偉一直將恩師的囑托記在心里,從不敢有一絲懈怠。2006年,高偉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并將“嚴厲要求,凡事做到極致”這句和蔣永玲同款的座右銘貫穿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高考時成功考取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如今回憶起高考,高偉依舊有很多難忘的瞬間。
他回憶,那年高考第一天,在考完語文和數學后,高偉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打擊。“當時一出考場,我便知道自己考砸了,心情變得很差。”他獨自來到樓頂天臺,呆呆坐了很久,在無數次懷疑自己后,起身下樓回到了房間。關上門,他在寫字臺前拿出紙筆,和自己開啟了一場隨意寫寫畫畫的“游戲”。大概過了三個小時,高偉慢慢平靜下來,脫離了不甘心的情緒,投入到了第二天考試科目的復習中。這場迅速調節(jié)情緒的“游戲”讓他在第二天的考試上超常發(fā)揮發(fā)揮,并最終如愿以償。
高偉和時任校長曾朝忠合影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fā)面對困難,不自怨自艾,迅速調節(jié)心態(tài)的習慣,成為高偉在之后學習和工作上過關斬將的法寶。
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高偉迎來了人生的新階段。“計算機系是清華大學的王牌之一,講課的教師、一起奮斗的同學都是極其優(yōu)秀的,在這里我不僅學習到了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在動手操作方面受益匪淺。”
談起大學時的經歷,高偉語氣帶笑,“我還記得大三時有一項既有趣又魔鬼的課后作業(yè),被我們稱為:奮斗三星期,造臺計算機。”
據高偉回憶,這項大作業(yè)是來自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本科三年級的必修課“計算機組成原理”,要求小組合作,在三周時間內寫出一個功能完整的CPU,并將其應用在老師提供的實驗板中執(zhí)行一套程序。“那時還是很有壓力,和團隊的合作也會存在一些小狀況,但最終我們還是扛過來了,順利在實驗板上運行了一套俄羅斯方塊程序,獲得了課程高分。”
200-300個小時的制作過程,上千行的代碼編寫,反反復復的運行測試……在這項大作業(yè)中,高偉收益頗多,其中鍛煉的創(chuàng)新思維、耐心處事、團結合作等能力,都在他未來的求學工作中得到運用。
2015年,高偉憑借著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博士學位,在校期間他積極加入波士頓動力四驅機器狗的研究和測試團隊,與隊友度過了充實而有意義的研究時光。“波士頓動力四驅機器狗一直是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典范之作,在研究期間,我能夠近距離接觸其先進的內部運行系統(tǒng)與傳感器系統(tǒng),掌握機器人的運動思考的方式,這為我今后從事機器人研究工作奠定了實操基礎。”
現在,高偉在新加坡經營著“UnoMove”公司,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進行著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研究。“做出最好、最通用的機器人,讓世界實現全智能化”是他的夢想,更是他對未來的承諾。
回顧這些年的奮斗歷程,高偉感嘆說,是這份從重慶濱江實驗學校開始的熱愛與堅守,改變了他的人生,成就了現在的自己。他希望每一位年輕人都能夠抓住自己真正熱愛的事,去投入、去奮斗、去追根溯源,成為最好的自己。
關鍵詞: 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