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秀、設計藝術、文創產品……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首屆建筑與設計藝術節,師生同臺競技看點十足!

發布時間:2021-12-17 06:21:22  |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藝術節開幕式現場 郭曉彤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6日21時20分訊(郭曉彤)氣場全開的服裝秀、魅力十足的設計藝術、生動有趣的文創產品……12月16日下午,一場精心籌劃的藝術節在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建筑與設計學院拉開帷幕。

藝術節開幕式現場 郭曉彤攝

據了解,此次活動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建筑與設計學院首屆建筑與設計藝術節,旨在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行知工坊”“文旅產品設計創新中心”為載體,以產教融合為路徑,用實踐案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彰顯“一實二創”的教學成果,推動教學實踐成果市場化轉換,提升師生參與實踐教學熱情。

服裝秀 郭曉彤攝

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

師生同臺競技,教與學共相長

藝術節開幕式前,師生率先享受了一場視覺盛宴——“勇敢的執行者”主題服裝秀。

據了解,本場服裝秀所有作品從創意設計、面料選擇到表演展示,全部由學院學生參與完成,21人參與服裝設計,36人上臺走秀,歷時大概一個半月。服裝包括“迷失-未來”“突破”“行者”“白日為夢”“蘊律”“T恤改造”和“禮服設計”等七個系列。

服裝秀 郭曉彤攝

作為校級優秀作品,“行者”系列服裝以低色調為主,斗篷的樣式酷美颯爽,學生們穿起來走路帶風、氣場十足,吸引了全場觀眾的目光。

還有一個系列,在所有作品中顯得尤其與眾不同——“T恤改造”系列服裝。這個系列是由大二的學生通過面料改造等環節,加以蜘蛛網、花朵等元素作為創意設計制作而成。

服裝秀負責人李洪倩表示,“大二的學生能夠通過短期的學習將作品完成到這種水平,我覺得非常欣慰。”

近年來,學院以行知工坊、文旅產品設計創新中心等實踐教學平臺為載體,以實際項目為題,開發出大量實踐成果。為展示相關成果,學院于今(16)日起舉實踐成果作品展,以創新聯動的展會形式,推廣校企合作成果案例及學生創意產品,搭建成果轉化交易平臺,有效實現從“教學→研發”到“生產→市場”的成果轉化。

學生文創作品 郭曉彤攝

在行知工坊,學生的文創作品琳瑯滿目,包括校園文創手工品和校園文創禮品。學生以專題命題的形式參與到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到銷售整個環節,是一次重要的實踐教學經歷。

據了解,學院近年來一直緊密對接鹽井、淶灘等地,深入挖掘當地的風土人情、禮儀文化,立足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風景園林等專業的優勢,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師作品展上,建筑與設計學院院長張雄的作品——《中華味道》系列產品、《兩江新區導視設計》等社會實踐作品頗受關注。學院教師高彥彬介紹道,“在教師作品展中,都是學院教師真實參與的實踐項目和研究課題,80%的作品已經在落地實施。這點就比較牛了!”

參觀學生創新實踐成果展 郭曉彤攝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用實踐案例全過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建筑與設計學院院長張雄將本次活動的關鍵詞定義為“匯報”。“通過本次活動,同學們向老師匯報一年來的學習成果,老師們向學校和社會匯報一年來的教學成果,學院向學校匯報一年來的創新成果。”

建筑與設計學院院長張雄 郭曉彤攝

張雄說:“此次活動不止要展示同學的作品,也要展示老師的作品。我們常說‘教學做合一’,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去做,更重要的是老師要做給學生看。希望同學們通過此次活動贏得自信,贏得學習的動力!”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副校長孫敏 郭曉彤攝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副校長孫敏表示,建筑與設計學院有三大學科門類,涉及工學、農學、藝術學。此次建筑與設計藝術節不僅僅是一個藝術節,也是教學成果的展示。

“教學成果不一定‘寫’在教室里,也可以‘寫’在舞臺上,‘寫’在實驗室,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展示,為大家創造了一個學習觀摩的好機會。”孫敏說道。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校長張躍光參觀展覽 郭曉彤攝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校長張躍光看了展覽后,對老師和學生的作品稱贊連連。“院長、書記帶頭展示作品,充分帶動了老師、學生們的積極性。這是全校第一個將藝術節做成品牌的學院,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也走在前面。”

“展示出來的文創產品都體現了學校的符號、學校的元素,最重要的都是老師和同學自己做的,我覺得這就是很值得驕傲的事!”張躍光說,“藝術節不僅要在學院辦,也要推廣出來在學校辦,服務地方經濟與文化發展,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文創作品 郭曉彤攝

據了解,本次藝術節將由12月16日持續開展至12月22日,為期一周。除了教師作品展、學生創新實踐成果展和服裝秀,后續還將舉行校園植物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展、建筑構筑展示,以及重慶市首屆鄉村振興大賽獲獎優秀作品匯報展演。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