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元制花開重慶
校企深度合作探路“雙元育人”
老師是“管理員”,學生是“員工”,不用走出校門,在校園里就能體驗到原汁原味的企業生產實踐過程……
“通過引進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創新‘校中企、企中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讓高校人才與交通建設行業精準對接,是學校緊跟產業升級及人才轉型步伐的重要舉措。”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張俊如是說。
劉索菲是交職院建筑設計專業的一名學生,從學校畢業后,她順利進入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就職。如今已晉升部門主管的她,月薪達到9000元。回憶起在校時光,她感慨說:“正是在學校雙元制教育模式下,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就業即能無縫對接高效地投入工作。”
德國職業學院培養學生,主要依靠學校與企業聯動,共同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教育核心為“雙元制”。即學生利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學習,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企業實踐技能培訓。通過審核考試合格的學生,可獲得相應的AHK職業資格證書。
2018年,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正式掛牌成立中德學院,在裝備制造專業開展中德雙元制本土化辦學,開發中德雙元制本土化人才培養方案、穩步推進中德雙元制本土化項目建設,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效。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副院長張文禮告訴記者,學校借助德中經濟聯合會(DCW)以及當地工商行會(IHK)的支持,通過友好合作學校的對口幫助,把德國雙元制教育的辦學特色與人才培養模式引入學校,吸收精髓、因地制宜,培養技術技能型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軟實力”。
在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進程中,該校與200多家企業進行了校企合作,合作規模與合作質量已領先西南地區同類院校。此外,該校還通過實施24人小班TTFSE分組教學模式,推行“百名專家進課堂、百名教師進企業”的“雙百工程”,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簽署合作備忘錄,就大數據人才培養項目開展合作等方式,進一步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也進一步深化了產教融合。
3年多的實踐,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雙元制教育品牌優勢日益凸顯,雙元制本土化模式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職院學生在各種技術技能比賽中屢獲佳績,獲得國家級、市級獎60余項;積極組織和引進專業技能認證,共有2751名學生在校期間獲取職業資格證書。
該學院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學生嚴麗君在今年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互聯網+國際貿易綜合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她自豪地對記者說:“這份榮譽讓我更加堅定了拼搏奮斗的信念,用技術技能創造更好的未來。”(記者 李國 鄧鑫蕓 張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