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類培訓機構魚龍混雜 老師代筆作畫扼殺了孩子寶貴的想象力

發布時間:2021-11-30 08:55:56  |  來源:北京晚報  

蘋果都得是紅的 睫毛必須是5根

幼兒學畫畫千人一個樣

“每只眼睛我們畫5根睫毛。”畫室里,學齡前的孩子們有樣學樣,十幾個孩子畫出的是毫無創意的雷同作品。“雙減”政策下,不少家長給孩子報了美術班。記者發現,幼兒美術類培訓機構魚龍混雜,教師水參差不齊,有的老師甚至代筆作畫,反而扼殺了孩子寶貴的想象力。

亂象1

抹殺想象力 教畫變老師代筆

楊女士在一間繪畫工作室給4歲的兒子報了48課時,均一節課120多元。有一節課,老師教孩子們畫公路和汽車,畫面里有很多線條,當兒子給她展示作品時,楊女士驚訝得不敢相信:“那么多線條,幾乎全是一筆完成的,而且畫面特別干凈整潔,基本沒什么涂抹修改,涂色都沒怎么出框,這不是一個4歲的孩子可以做到的。”楊女士懷疑這幅畫大部分出自老師之手。對此,畫室負責人雖然沒有直接承認老師是否代筆,但也明確表示會加強對授課老師的培訓。

后面又上了幾節課,楊女士發現類似的問題還是存在。一節課下來幾個小朋友的畫幾乎一模一樣,除了色彩略有不同,整個畫面的構圖、模樣、大小,幾乎沒有區別,“畫得‘太好了’,而且都一樣,根本沒有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意”,她果斷選擇了退課。楊女士認為,這樣的授課方式,對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是一種抹殺。

亂象2

入行門檻低 兼職成唯一科班老師

只不過給面試官看了看畢業證,第一次找兼職的小許就被一家兒童繪畫培訓機構錄取了,“沒有經過正規的考試或測試,對方得知我是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簡單問了幾句情況就立刻問我,哪天可以來上班。”

小許入職的這家兒童繪畫培訓機構,課程主要面向學齡前和小學中低年齡段的孩子。有的課程被冠上了“沉浸式互動”的頭銜,有的課程宣稱一年能教會孩子繪畫上百種動植物,還有的課程提出融入了幾十種繪畫技巧……看完招生廣告,美院科班出身的小許有些懵了,這些名稱花哨的課程到底是教什么的?

等觀摩了其他老師的培訓課,小許恍然大悟。在一節創意繪畫課上,老師站在畫板前,一筆一筆向教室內的孩子們“傳授繪畫技巧”。“畫完眼睛畫眼睫毛,一二三四五,每只眼睛我們一共要畫5根眼睫毛。”孩子們規規矩矩學著老師的樣子,給自己畫的人物添上了眼睫毛。一節課下來,每個孩子畫上的人物都有著日本卡通人物一般的大眼睛,10根長長的眼睫毛,格子衣服上是5個紅色的紐扣。

“看似畫面效果很好,但作品卻驚人的雷同,毫無創意可言。”小許意識到,老師畫一筆,孩子畫一筆,這種教學方式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并不適合。

“學齡前的兒童,想象力和對繪畫的興趣,遠比繪畫技巧要重要得多。”小許以畫蘋果舉例說,10個大人中可能有9個人畫的都是圓圓的紅蘋果;但如果讓孩子畫,可能個個都不一樣。相比大人,孩子的想象力要豐富得多,他們想象中的蘋果可能是掛在樹上的,可能是被蟲子蛀過的,顏色也是五顏六色的。作為學齡前兒童繪畫的培訓老師,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定式來限制孩子的想象力,而是要通過引導,讓孩子最大限度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是讓老師告訴孩子怎么畫,而是要讓孩子用畫筆勇于表現,用自己的作品表達出心中的想法,讓孩子告訴老師自己‘想怎么畫’。”

小許后來得知,在這家培訓機構中,有的老師只是美術愛好者,參加過美術考級;有的老師雖然畢業于藝術院校,卻并非美術專業,自己竟是該機構唯一科班出身的老師。

專家觀點

別讓“像不像”扼殺孩子的無限想象

深耕幼兒美術教育多年、畢業于清華美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陳君峰認為,孩子學畫,并非只是一種技能培訓,而是對思維、觀察力、技能的全面訓練,“家長該做的就是提供足夠的繪畫工具、場地以及贊揚。”孩子的創作是以表現自身的想象力、情緒、感受為主的輸出藝術模式,老師應該因材施教。

用“畫得像不像”來評價孩子的作品,其實是在扼殺孩子繪畫的天賦。“孩子用稚嫩的筆觸去表現他們對對象的理解和看法,不存在炫技、不存在討好、不存在經驗,他們畫中的生動、準確、幽默感、創造力和想象力,往往是成人畫家求而不得的東西。”陳君峰說。

在朝陽區一所學校從事教育十余年的老師郭娜也表示,在給孩子報班前,家長一定要先看看培訓班是否經過相關政府部門認證,是否屬于有資質的正規機構。另外,還要看一下授課老師是否具有相關資質,是否持證上崗。(記者 駱倩雯 張楠)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