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大學產業學院“瞄準”社會需求 引導學生到關鍵領域就業創業

發布時間:2021-11-23 08:11:14  |  來源:中國教育報  

所辦為所需 所學為所用

——湖北工業大學探索高素質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感受學科交叉融合的跨界學,參與知名企業深度實踐,“大咖”企業家手把手進行指導……日,湖北工業大學智能建造專業大一新生劉瑞奇參加完學院專業介紹活動后,對自己未來的學充滿了信心。

智能建造專業是該校今年新增的新工科專業之一。“所辦為所需,所授為所愿,所學為所用。”湖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德富介紹,學校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湖北產業發展戰略布局,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合,探索高素質新工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專業布局對接產業體系

作為湖北省屬的工科院校,湖北工業大學與地方產業發展關系密切。今年,該校專業數從73個壓縮到56個,實現與湖北省“51020”現代產業體系的完全對接,高度契合國家和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

“所辦專業必須是社會所需的,學生想學的,畢業后能用得上的。”湖北工業大學教務處處長王德發介紹,從2013年起,學校就按專業第一志愿率、報到率、專業保有率、就業率等數據及學生滿意度構建專業動態監測指標體系。

根據學校相關規定,上年度以上4類核心數據處于全校后5%的專業,將被預警,并要求不增加招生數量;連續2年預警,將減少招生數量或實行隔年招生;連續3年預警,停止招生。

記者了解到,為更好對接湖北區域重點產業人才供給,湖北工業大學布局了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機器人工程等10個工科專業。同時,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26個傳統工科專業進行改造升級,先后撤銷了17個與地方經濟發展契合度不夠的專業。

此外,該校還打通學科專業孤島,建設跨院系、多學科專業集群,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圍繞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該校開設了13個微專業,學生修完學分,即可獲得微專業證書。

產業學院“瞄準”社會需求

2019年,湖北高校首家芯片產業學院在湖北工業大學成立,投資3000萬元建設的芯片設計與工藝實驗中心,覆蓋了芯片設計、制造、封測等貼企業實際需求的實踐環節。

“我們希望為湖北芯片產業發展培養管用、好用的高素質人才。”該院執行院長呂輝教授介紹,目前,學院在光芯片、射頻前端器件、三維存儲芯片等領域,與武漢新芯等知名企業展開合作,共建設4家校企研發中心、2個學生實實踐基地和6個研究生工作站。

由此,學生深度參與科研,受益頗豐。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2018級學生張文宇就按照工廠規范,在實驗室親手設計了一款芯片,并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論文。

除了芯片產業學院,學校還組建了智能制造產業學院、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業學院。通過3個產業學院,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商學生發展,共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共建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支持條件。

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學校在全國建有300多家實實訓基地,其中3個國家級實踐教育中心、5個省級實實訓基地、45個校企合作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每年可滿足全校10個新工科專業學生實實訓及創新創業的需要。學校規定,每名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完成20—25個項目,而這些項目大多是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實踐項目。

引導學生到關鍵領域就業創業

2021年央視春晚舞臺上,24只隨音樂起舞、還會拜年的機器牛“犇犇”以可愛的外形、整齊的動作吸引了諸多目光。這群機器牛的研發負責人,就是湖北工業大學理學院2016屆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畢業生鄧志。為了排除通信干擾問題,他帶領團隊在一周之內研發出全局定位系統。

在湖北工業大學,還有無數個“鄧志”。2017屆建筑設計專業畢業生雷赫,帶領一群90后海歸一起創業,研發出國內首個移動端實時云渲染家裝設計軟件。“大學的經歷是我創業的底氣。”雷赫說。在第三屆武漢設計雙年展上,雷赫帶領團隊設計出一面可互動建筑燈光展墻作品——“海藍之謎”,成為當年唯一獲選參展的學生作品,也是華中地區首個數字互動跨界建筑作品。

據統計,目前,湖北工業大學七成畢業生服務于新興產業,為湖北區域重點產業高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以該校芯片產業學院為例,3年畢業生總就業率達到97%,其中58.9%進入芯片行業,30.7%選擇深造,40%畢業生進入華為、長江存儲、烽火通信、敏芯半導體等芯片設計與制造企業工作。

“到關鍵領域和重點區域就業創業。”湖北工業大學招生與就業指導處處長夏星介紹,學校在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布局,一年來,1500余家戰略新興產業用人單位進校宣講招聘,提供崗位萬個。(記者 程墨)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