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后課后服務將成為機構主陣地 “專而精”更受家長學生青睞

發布時間:2021-10-21 08:18:18  |  來源:羊城晚報  

臺“集成”機構為學校“攢課”,如何保障課程質量?

課后服務或成機構主陣地 “專而精”勝過“雜而全”

“雙減”實施50天,羊城晚報記者調查廣州各大中小學后發現,各校提供的課后服務課程,像“攢機”時代的電腦——學校引入“資源集合臺”,由臺代為采購社會上多家培訓機構“供應商”提供的課程,“攢”成學生們課后服務的“整機”課程包。作為“攢機”方,臺則負責售后“三包”,學校不用直接面對海量的社會培訓機構。但正如“攢機”也要看配置、看技術,臺的課后服務組合“攢”得好如虎添翼,學生綜合水“磨上快刀”;“攢”得差卻如老牛拖破車,學生上課變成“磨洋工”。

專家建議,校方應豐富課程選擇,建立多級競爭機制;家長可用足“話事權”,監管課程質量。

課后服務素質課程 臺“攢機”式供課

校內老師“兜底”基本托管 素質拓展引入第三方機構

每天下午課后服務時段,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園內,悠揚婉轉的音樂聲傳來,音樂類校隊同學在練;教學樓架空層,跆拳道班拳腳起伏,旁邊跳繩班繩舞飛揚;教室里,自然科學實驗讓同學們驚嘆好奇,創意素描、思維導圖、創客機器人、英語戲劇……各種課程應有盡有。運動場上,田徑、籃球、羽毛球……同學們揮汗如雨。

華師附小副校長江偉英介紹,該校開展基礎托管和素質托管,素質拓展課程涵蓋傳統文化、非遺課程、健康體育、科技創新、綜合藝術、興趣思維、語言能力等7大項,課程總數達92個。本校老師和課外機構提供課程比例約為1:2。學校教師主要負責基礎托管和校隊特色培訓,面向全體學生全免費的基礎托管,以及對經過選拔的學生進行專項培訓。校外機構側重全面,多元化的開設滿足孩子興趣及符合各年齡段孩子學特點的課程,滿足學生及家長個化的需求。

“雙減”要求中小學開設“5+2”課后服務,即每周5天,每天放學后至少提供2小時課后服務,內容為基本托管和素質托管。由于校內教師人數和精力有限,這樣的課程提供模式,也是廣州大多數學校的選擇。

也就是說,第三方機構是課后服務“主力軍”。如何公、透明地選擇“主力軍”,并監管其教學質量?

臺“集成”課程供應,如何運作?

9月開學第一周,番禺區五年級學生家長劉女士在手機“智慧托管”APP上給兒子選了課后拓展課程詠春拳,費用900元/學期,成為使用該臺的10萬用戶中的一個。

番禺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應開展校內課后服務的學校為200所,已全部開展。番禺引入了2個托管臺,200所學校分別在這2家托管臺上選擇課程,家長在上面選課、繳費、退費、反饋。智慧托管就是其中之一。

智慧托管執行總裁韓玉瑕介紹,臺上有200家左右素質培訓機構提供約1200種課程。90分鐘課程價位在46~120元/課時。服務約200所中小學、幼兒園,其中大部分學校屬于番禺區,此外還有荔灣、越秀、天河、黃埔區等的中小學。

這也是廣州大多數中小學引入第三方機構提供課后服務的模式——像“攢機”時代的電腦——到電腦城找個靠譜老板,在不同價位品牌的CPU、硬盤、內存、網卡、顯卡、鍵盤等零部件中選擇組合,攢成一臺計算機。

課后服務課程也是如此,學校引入一兩家資源集合托管臺,體育類、藝術類、科技類培訓機構入駐臺,提供跳繩、籃球、足球、街舞、拉丁舞、口琴、笛子、非遺、編程、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各種課程,學校按需挑選、組合,形成自己的課后服務課程清單。

對學校來說,使用臺可以獲得方便的“售后服務”——作為“攢機”方,臺負責售后“三包”,學校不用直接面對海量的社會培訓機構。托管臺負責所有“課程供應商”的管理、維護,老師遲到、教學不好、教室衛生沒打掃、課后沒組織孩子放學……都能找托管臺跟進。

廣州的中小學,大部分都是如此,引入一兩家托管臺,臺“集成”課程供應。

機構課后服務或成主陣地 “專而精”更受家長學生青睞

業內認為,“雙減”后課后服務將成為機構主陣地,且“專而精”的機構更能得到家長、學校、臺的認可,“雜而全”的機構難以專注于提升教學質量。

“周一到周五,學生早上8點前到校,晚上6:30后離校,怎么可能還有時間精力上校外機構?周末2天,休息娛樂學,能給機構的時間也不多。”一位機構負責人表示。

天河區前進小學的書法課程,就是家長將自己認可的校外“專而精”機構引入校內。家委張女士的孩子在墨寶軒學書法三年,機構創始人譚老師是廣東省青年書法家、教育部中國書畫等級考試書法高級培訓師,在兒童書法教學方面有兩項國家專利,學校開設書法課后服務之后,張女士極力將墨寶軒推薦給校長。

“家委會先派出四五位代表到我們的直營店聽課,了解上課模式、效果,學生作品、考級、比賽成績等,然后去學校試課,學生、老師聽課。”譚老師介紹,最終三方滿意,入校開班,從開始的20名學生到現在60名學生。

菠蘿智能教育全員30多人,規模不大,但在廣州青少年機器人課程領域頗有名氣,進入廣東實驗中學、鐵一、五中等30多所中小學,提供機器人課程和校隊訓練,帶領學生獲得過VEX世錦賽AI賽項冠亞季軍(筆者注:VEX是世界知名青少年機器人工程挑戰賽,學生根據當年發布的規則,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創作出自己的機器人)、廣東省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一二三等獎等。創始人王書然表示,雖然目前行業魚龍混雜,但最終教學效果會體現在學生身上,專注、深耕、豐富教學產品線的機構會獲得市場認可。

“攢機”質量咋保障?多管齊下正嘗試

主管部門選臺: 遴選設門檻

臺集成資源的課后服務模式,對臺監督、準入和淘汰機制,管理水有很高要求。廣州3000多家中小學,如果臺實力弱、管控差、要求不嚴格,可能出現機構競爭不充分、濫竽充數、優者不得進劣者不淘汰、分包、轉包,拼湊課程等情況。

對此,各區教育局出臺的校內托管服務工作意見指出,學校不得接受聯合體第三方社會機構進入,第三方社會機構一旦與學校簽訂校內托管服務協議,不得轉包、分包。番禺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打比方,聯合體第三方社會機構好比甲公司有資質,但不一定有足夠的人力去承接,拿回服務項目后,分包或轉包給其他機構承接。

韓玉瑕介紹,進駐智慧托管臺的機構,要過三關。

首先是證照齊全:工商登記證、民非登記證、法人證、辦學許可證等二證合一;區域年檢5年內無不良記錄;機構所屬上課教師須有教師資格證或專業證書。

其次,機構在臺上僅能從事營業資質范圍內的服務項目,不得跨范圍經營服務項目。只引入“精而專”不要“雜而全”的機構,“集中只做一類項目的機構,比如只做編程、或只做舞蹈,如果一個機構籃球游泳圍棋科技什么都有,我們肯定不會要。雜肯定不會好。”韓玉瑕說。

再次,學校考察、選擇,確定機構。而且一個區域內,每個機構最多只服務相鄰的3家學校,不能更多,以保障服務質量,維持競爭。

臺采取線上+線下、多端同步的模式運作。

學校可以通過臺選擇機構、課程、定價、了解所有學生報名的信息,還可以看到師生互動情況,從而發揮監管作用。另外,學校也可以看到本校課后服務的普及率、課程特色打造的方向。

機構方面,臺會要求加盟的機構將其資質、師資、課程等上傳到系統。

臺選機構:監控質量防“爆雷”

臺如何監管機構,保障課程質量?韓玉瑕介紹,所有入駐智慧托管臺的機構都要受到三方面的評估。

首先是家長評價,每個月臺都會讓家長填寫一次評價表,老師是否用心了?家長、孩子是否滿意了?通過這張表可以一目了然。其次是學校的反饋。最后是成績情況。如果三個指標都不理想,機構就會面臨淘汰風險。

另外,臺會安排駐校老師,對機構老師的教師資格、出勤情況、教學情況進行巡查。“抽查上課老師是否與機構提交老師吻合,教師資格證和專業證書,授課情況等。”

此外,臺有投訴機制,若有老師存在上課態度、上課質量等問題,家長、學生、學校都可以在臺投訴。接到投訴后,臺會根據情況及時處理、給予反饋。對多次違規的老師和機構進行淘汰。

機構“爆雷”,家長學費和老師工資打了水漂怎么辦?“臺集成資源”模式,能極大規避這種風險。

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解釋,托管臺是資源集成臺,不是進校園提供托管服務的機構。臺的作用是做好“入門”篩查,統一操作辦法,節省每個學校獨立去面對多家機構洽談、簽約、追責等問題。

韓玉瑕介紹,臺與機構每半年簽約一次。家長在臺上繳納一個學期的費用,但臺是按月根據機構上課課時給機構發放課時費,剩下的課時費留在臺,相當于留下了保證金,一學期課程全部結束后的兩周之內,把該給的學生的退費、老師的課時費全部發放完畢后,才把所有費用轉給機構。

專家建議:考核標準早出臺,家長用足“話事權”

建立多級競爭機制

各區教育部門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監管臺。黃埔區教育局負責人介紹,該區考慮由國企承擔臺責任,保障執行力度。

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余暉建議,教育部門要對臺、機構、學校的課后服務出臺科學的考核方法,不達標的機構、課程、臺應進行指導與整改,整改后依然未達標者堅決淘汰。

家長用足“話事權”監管質量

根據廣州的“雙減”政策規定,如何選擇第三方機構和課程,由學校和家長共同決策。孩子學的效果如何,家長最了解,所以家長一定要發揮監督作用。

例如華師附小,報名機構提供資質證明、活動方案、報價等,附小老師和家委一起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資格審查和初篩。隨后,十多家機構帶上團隊主要成員,PPT現場匯報,現場答辯機構師資、理念思路、課程保障等問題。家委會和附小老師、校領導現場打分,評選出均分85分以上的機構,擇優選擇2家機構進入校園。

知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建議,家長們要用好家委會,擺正家委會的位置和功能,“家委會最重要的功能是監督學校辦學,代表全體家長維護學生的權利”。(記者 蔣雋 田欣妍 張慧敏)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