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尖子”教學的沖動 真正實現各個學校均衡教學

發布時間:2021-09-01 11:23:21  |  來源:工人日報  

消除重點班依賴,回歸義務教育本色

義務教育學校要嚴格執行均衡編班的法律規定,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切實做到均衡配置師資;考試結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適當方式告知家長和學生,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簽”——在8月30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對新學期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上述要求。

設置重點班,調集優秀教師,匯集尖子生,是不少學校的通行作法,這么做迎合了所謂競爭“長板PK”的導向,一方面助長了家長的分數焦慮,另一方面導致了教育均衡與公的跑偏,使得義務教育一定程度上成了所謂的“尖子”教育,大部分學生無緣獲得充分而有質量的教育。

毫無疑問,義務教育禁設重點班、均衡配置師資,對于促進教育公、落實“雙減”目標是必要舉措。但也要看到,禁設重點班并非新鮮提法,只是此前沒有得到很好地執行。

升學考試制度,導致差別化競爭的存在,分數作為競爭標尺之一,具有直觀。在一些人看來,能夠體現一所學校、一個地區的教育水高下的,往往不是“均數”,更非“短板”的長度,而是“長板”有多寬多長。正因此,設置重點班不僅是家長所期望的,也是學校所熱衷的,尤其是一些師資較弱、生源質量較差的學校與地區,設置重點班培養幾個尖子生,既節省力氣,又立竿見影。如此,不僅一些學校對重點班形成了依賴,而且重點班設置本身也容易成為競爭搶跑的手段。

禁設重點班,牽一發而動全身。首先,要從規范義務教育競爭秩序的角度切入,自上而下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對“搶跑”零容忍,使之成為紅線,真正實現令行禁止。其次,禁設重點班,要將其置于地區與校際間教育均衡的命題中考量,將地方和學校從重點班依賴中解放出來,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建立教師流動機制,增加有質量教育教學的普惠能力。再有,要完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使之更全面更科學,扭轉學校“唯成績”的業績焦慮,消除“尖子”教學的沖動,真正讓各學校的教育教學在均衡上有所改變和行動。(記者 房清江)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