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把城市文化資源轉化為城市人民的寶貴財富

發布時間:2022-04-29 09:59:33  |  來源:南方日報  

春末夏初,英雄花下,書香與花香飄在羊城。走過廣府學宮閱讀館,有詩歌聲陣陣;在北京路步行街新開辟的南段步行區內,沿著騎樓正展出公益畫展;紅色景點的博物館里,學生們在館藏前駐足學習……這是越秀的閱讀月,多樣的文化服務在這里向市民展示著城市文化底蘊。

從全民閱讀到嶺南文化的傳遞,從10分鐘文化服務圈的構建到新科技手段打造文化服務元宇宙,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背后是越秀堅持“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原則、大力發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探索。

近年來,越秀不斷“亮文化”,打響“四大文化品牌”,依靠創新科技,促進文旅產業發展,把城市文化資源轉化為服務城市人民的寶貴財富。越秀已經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也為廣州努力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提供了越秀樣本。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越秀利用區域文化資源,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傳承歷史與精神,培育文化自信的強國青年。

扛起嶺南文化中心功能擔當和傳承紅色文化的使命,越秀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和歷史文化的傳承互相結合,互相促進。在傳承中拓寬服務的廣度,在服務中激活傳承的力量。

立足城市中心區域,文化服務空間有限,但是在全區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越秀區卻集聚了31處紅色史跡。化空間短板為資源優勢,活化利用模式是越秀區克服公共文化發展空間不足的破局之舉,把城市文化資源轉化為服務城市人民的寶貴財富,實現了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協同推進。

“我家小朋友周末都會去農講所進行校外實踐,對這些紅色資源的活化利用也為小朋友們提供了很多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機會。”家住德政中路的李小姐說。

示范區的創建不僅僅提高知名度,更塑造了利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源利用方式,越秀將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納入宣傳教育、紅色旅游等規劃,都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奠定了資源基礎。

向歷史深處挖掘精神文化,向未來拓展創新文化。通過對資源的活化利用,越秀為城市文化產業未來的發展不斷提供新的動能、樹立文化品牌,為市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繁華的環市東商圈背面,一座建設新村的文化廣場上有不少居民在跳廣場舞,對面的文化站成為他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一個小型“基地”。

“每天吃過晚飯后就會來這里坐一坐,和街坊練習扇子舞,有時候上午也有免費的瑜伽課。”建設街榕樹頭廣場一側的街道文化站為街坊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服務,居民李阿姨是文化站忠實的“粉絲”。

公共文化服務“推送”的密度和速度決定了群眾的幸福感。走路十分鐘,讓文化服務深度融進居民的日常生活,這是越秀構建的“10分鐘文化圈”,也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密集布點。

截至目前,越秀已經構建了與中心城區地位相適應的區、街、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同時,融會省、市公共文化資源,構建五級服務網絡,以“融合—創新—共享”為驅動,全區18個街道文化站均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形成了全省公共文化設施密度最高、最齊全、最便利的“10分鐘文化圈”。

拉起一張文化服務的“網”還不夠,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新條件下,公共文化服務還需要技術創新來支持群眾享受服務的高效性。

在2022年廣府廟會上,越秀積極探索運用新科技手段,通過數字建模與虛幻引擎技術,搭建“廣府廟會元宇宙”虛擬空間,打造集文化、場景、游覽、觀演、消費為一體的線上活動平臺,“元宇宙”技術在公共文化服務的首次應用,進一步優化完善了城區公共數字文化云平臺建設,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我不用去到現場,點開手機就能在廣府廟會元宇宙里享受線下廟會的各種服務和體驗。”市民譚先生說。

動動手指即可獲得服務,越秀公共文化體系從提供服務的密度、廣度和速度方面,為市民帶來高效體驗。這種建立在技術支持上的公共文化服務在越秀還有很多。

點開“越秀文化云”,登錄后點進任意一個板塊,就會獲得詳細的信息。目前,越秀文化云累計用戶量71346人,發布場館115個,入駐團隊229個,入駐機構50個,平臺總訪問量超過158萬次。

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是要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越秀區扎實推進文化強區建設,深入實施高品質文化供給工程,積極推動科技、旅游、消費與公共文化服務融合,在全國率先將“元宇宙”技術應用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不斷增加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的密度和速度,用高效的服務進一步豐富廣大市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初夏的廣州夜晚,走在北京路步行街的南段,不少市民坐在新搭建的戶外涼亭下,與家人朋友賞夜景。南段步行街的路口,新立起來的卡通老虎雕塑成為市民打卡拍照的“新寵”。

從4月16日開始,北京路南段(大南路至泰康路)試行全日步行化管理,這也意味著北京路步行街二期改造提升工程啟動,步行街主街將從現有的700米延長至960米,商業體量從57.3萬平方米增加至63.6萬平方米,這將為優質業態和品牌的進駐提供優質商業空間。

一條步行街的更新改造,帶動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的建設,文旅產業體量的增大更能夠提升全區公共文化服務承載量。空間構造改變的背后也將有望進一步帶動周邊營商環境和街區環境的發展。2021年全年北京路步行街累計客流量8214萬人次,同比增長10.6%;累計營業額137.8億元,同比增長23.3%。

一邊是產業的發展,一邊是文化服務空間的更新開拓。北京路升級改造是文旅產業布局拓寬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的經典例證,但并不是唯一。越過城市的傳統中軸線,視線繼續往南,二沙島上的市民正在享受春天的陽光。文立方文體產業演示中心正在加速構建。

《廣州市越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繼續推進海印體育產業園區、星之光數字化體育平臺、文立方文體演示中心、力方體孵化器基地、二沙體育大健康總部等5個平臺落地建設,推進百里體育項目、冰壺項目等項目實施。文體產業的布局,為公共文化服務開拓了更多空間。

提供優質充足的公共文化服務離不開文化產業的發展與繁榮,文化產業的發展與繁榮也離不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越秀正在探索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與文化產業互生并進的發展機制,不斷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文化建設,從資源、服務、技術、產業等多方面激發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和文化產品品質的更高需求和要求。(記者:馬藝天)

關鍵詞: 公共文化 文旅產業 文化活動 文化資源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