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未成年人理性使用網絡 構建高質量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系?

發布時間:2021-08-16 11:43:01  |  來源:中國教育報  

我國未成年網民達1.83億人——

如何為未成年人撐起“網絡保護傘”

2020年,我國未成年網民達1.8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94.9%,小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互聯網的比例達33.7%。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發布《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持續增長,觸網低齡化趨勢較為明顯。

如今的孩子,都是網絡時代真正的“原住民”。如何引導未成年人理使用網絡,構建高質量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系?

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

互聯網是未成年人重要的休閑娛樂渠道。報告顯示,62.5%的未成年網民經常在網上玩游戲。在緩解壓力的同時,網絡娛樂對未成年用戶可能造成的網絡沉迷、不良內容侵蝕、過度消費等負面影響始終存在。

針對游戲沉迷問題,年來,相關部門推動互聯網企業擴大防沉迷系統的覆蓋范圍,探索“人臉識別”技術應用。針對過度消費問題,2019年底,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對各年齡段未成年人每月游戲充值金額進行限制。

“要加強線上線下活動的聯動,用線下替代活動和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糾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季為民認為,可以設置線上時間限制、內容引導等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在算法語言和內容推送方面作出改進,減少不良信息的侵擾和網絡成癮的誘因。

報告建議,完善青少年網絡防沉迷機制,進一步推進青少年網絡防沉迷系統統一標準,提高應用效果。

家庭是未成年人上網的主要場所,家長對孩子上網的引導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上網行為和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曾對中小學生網癮問題進行調查,發現網癮少年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孩子缺少玩伴、社交能力弱等。她建議,家長在假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不能自己一邊玩著手機,一邊要求孩子學”,兩代人在網絡使用上要互相學,共同進步。

加大懲處力度,確保數據信息安全

智能手表、智能臺燈、智能學機……如今,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選購這些科技感十足的設備,豐富孩子的學生活。

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于自己上網設備的比例達82.9%。其中,手機超過60%,其次為板電腦。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調查發現,約25%的未成年網民使用智能手表上網。隨著智能設備、可穿戴設備等相關產業日趨成熟,以及5G網絡逐步鋪開,智能手表、智能臺燈等新型智能設備在未成年人中迅速普及,拓展了未成年人的上網環境。

“智能機器人等新型智能設備,不斷更新迭代的互聯網應用,以及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發展,涉及實時定位、智能感應、語音交互等功能,容易帶來未成年人數據信息安全、隱私泄漏等方面的風險。”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副部長李迪說。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了“網絡保護”專章,提出加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保護,規定處理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應當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網絡服務提供者發現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發布私密信息的,應當及時提示,并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在個人數據使用上,要對不良商家、不良臺過度商業壓榨行為進行限權,有關部門要制定明確的紅線和底線,加大懲處力度。”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說。

增設相關課程,提升網絡素養教育水

在網絡使用上,城鄉未成年網民存在哪些差異?報告顯示,2020年,城鎮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5%,農村為94.7%,兩者差距從2018年的5.4個百分點下降至2019年的3.6個百分點,2020年下降至0.3個百分點,目前已基本一致。

在應用方面,城鎮未成年網民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網站、新聞、購物等社會屬較強的應用比例均高于農村6個百分點以上,而農村未成年網民使用短視頻、動畫或漫畫等休閑娛樂的比例高于城鎮。

“雖然我國城鄉未成年人在互聯網接入方面的差距已經基本消失,但兩類群體在互聯網應用方面仍然存在明顯差別。城鎮未成年網民普遍地將互聯網用于信息獲取、人際溝通;農村未成年網民則更多局限于娛樂行為。”李迪表示,應根據各地實際,盡可能在農村地區加強對學生上網技能的教育與培訓,使互聯網真正成為農村未成年人學和生活的有力幫手,而非單純的娛樂工具。

季為民認為,要有組織地增加鄉鎮未成年人在校上網時間,利用校園網絡細化引導。同時,增設適應鄉鎮農村環境的網絡素養教育課程,提升鄉鎮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水,彌合認知差距。

掌握網絡保護的基本技能,需要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認為,學校要承擔起網絡素養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既能獨立開設特色課程,也要將網絡素養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課教育。同時,能加強教師的網絡素養培訓,在教師培養和培訓中,增加網絡素養模塊。

報告建議,利用社會力量解決特殊家庭的實際困難。一些孩子的父母外出務工,監護人確實難以對未成年人上網進行監管的,可由社區或社會組織提供支持,幫助他們減少對互聯網的過度依賴。(記者 焦以璇)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