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云上咸安報道 共同締造是人大代表履職的新平臺,是人大代表盡責的新舞臺。咸安區人大代表通過共同締造活動,在基層治理中實現決策共謀聚民意、發展共建聚民力、建設共管聚民智、效果共評聚民聲、成果共享聚民心。當地正在踐行一場共同締造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雙向奔赴”。
一大早,在咸安區汀泗橋鎮黃荊塘村3組,村民們有的在打掃村里的道路,有的正在整理綠化帶,自從“聚力共同締造”代表行動開展以來,在咸安區人大代表、3組組長萬大祥的帶領下,村民的參與度是越來越高了。
“村里面的衛生大家一起搞,只要組長一叫,全部就都來了,跟原來相比,積極性非常高,因為他們看到了切切實實的好處。”汀泗橋鎮黃荊塘村3組萬德明說道。
如何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讓大家都能夠深入參與到共同締造活動中,組長萬大祥想了一個辦法。他在村里的廣場樹立了50面旗幟,一面旗幟代表一戶村民。村里每月要對每家每戶的環境衛生、義務工考勤、村規民約的遵守等方面進行評比,并在廣場宣傳欄設立評比紅黑榜。
當“參與”的種子在群眾心里生根發芽,“共建”的意識便悄無聲息地開枝散葉。黃荊塘村8組的產業起步早、基礎好、發展快。早在2015年就掛牌成立了咸寧市首家組級集體經濟組織。目前,8組組長、咸安區汀泗橋鎮人大代表熊榮華根據該組的實際情況,發展了三大產業,依托竹林資源養雞,發展“林下”產業;依托茶葉產業優勢,發展“山頭”產業;依托連片水田,發展“水面”產業。在他的帶領下,8組集體年收入從2008年的0元升至2022年底的6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600元變為3萬元。
產業發展是共同締造的關鍵支撐。村民們口袋富了,臉上的笑容也更多了。汀泗橋鎮黃荊塘村8組的熊爹爹說:“我70歲了,說句實在話,像我們這么大的年紀,外面做事沒有人敢請你。在家附近,做點零工,一年掙那么一兩萬塊錢,也還可以。”
除了鄉鎮外,咸安區“聚力共同締造”代表行動也在城區中如火如荼地開展。咸安區各街道人大工委也在不斷探索,打通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人大代表履職“不打烊”。2022年,永安街道人大工委在社區推行“幸福合伙人”工作模式,以共同締造工作理念,組建“1+6”的“幸福合伙人”志愿服務隊伍。人大代表爭當小區“幸福合伙人”,為老百姓排憂解難。電大小區“幸福合伙人”隊伍完成了小區充電樁改造;嫦娥小區“幸福合伙人”隊伍主動幫助學生輔導作業;絲織廠小區“幸福合伙人”疏通了下水管網,將臭水塘建成了小游園。通過開展“好鄰好鈴”“快樂星期六”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拓寬人大代表履職渠道,豐富代表聯系群眾的內容和形式。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今年來,咸寧市人大常委會開展“聚力共同締造”代表行動以來,咸安區圍繞建設文明城市、城鄉統籌、營商環境和人民幸?!八膫€首善”之區貢獻人大力量。
咸安區人大常委會書記、主任鄭奇明表示:“我們組織全區960名各級人大代表,深入191個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和小區人大代表會客廳,緊扣共同締造活動主題,充分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和人大代表貼近群眾的優勢,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推進基層的民主治理,促進產業發展,在共同締造中彰顯人大作為?!?/p>
(咸寧臺記者:夏暉 通訊員:郭永仁 編輯:董盈 責編:聶國力 編審:徐雋 熊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