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新冠感染后進展為“肺炎”“病毒性肺炎”“白肺”的話題頻登熱搜,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議。這三種癥狀到底有何區別?怎么判斷自己可能發生了肺部感染?哪些癥狀需要就醫檢查?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二科專科副主任柯佳為大家進行了解答。
肺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柯佳介紹,肺炎主要是指由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體引起的肺部感染,也可以由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所致,其中以細菌和病毒最為常見。肺炎的嚴重程度從輕度到危及生命不等。
常見的臨床表現有咳嗽、咯痰、發熱、畏寒、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精神意識模糊或變化(6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低于正常體溫(65歲以上的成年人和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新生兒和嬰兒可能缺乏典型臨床表現,也可表現為嘔吐、發燒和咳嗽、焦躁不安、疲倦、乏力、呼吸和進食困難。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癥,常見的病原體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
病毒性肺炎的患者癥狀差別大,大部分患者表現為輕癥,主要有發熱、寒戰、頭痛、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咳痰、咽喉痛,部分患者僅表現為胃腸道反應。小兒或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早產兒、艾滋病毒攜帶者、治療者、器官移植者)易發展成為重癥肺炎,臨床表現為呼吸頻率加快、嗜睡、精神萎靡,食欲欠佳。
白肺
大家現在說的“白肺”其實是肺炎在影像學上的一個口語化描述。人體的肺正常在CT下的表現大部分是黑色的,“白肺”一般是指重癥肺炎患者在X光或CT檢查下的表現,肺部顯影呈一大片的白色狀而得名。當面積達到70%~80%的時候,才在臨床上口語化地稱為“白肺”。“白肺”的臨床表現為胸悶喘氣、呼吸不暢,咳嗽咯痰等。患者血氧飽和度比較低,會導致嚴重缺氧的結果。
柯佳表示,新冠感染可對患者肺部造成影響,在影像學上也可以表現為“白肺”,但是“白肺”不是新冠感染所致肺炎特有的表現。肺泡的彌漫性出血、細菌性的感染引起的重癥肺炎、外傷或其他的誘因引起的肺水腫、藥物性肺損傷、職業性肺病等很多情況,也會引起白肺。
目前收治的大部分感染新冠的患者,“白肺”的占比相對較低,主要是感染新冠、高齡合并基礎疾病的患者。臨床評估為重癥的“白肺”意味著肺部炎性滲出物較多,病情可能進展迅速,需要及時干預和處理。
“陽后”哪些癥狀可能是
肺部感染的跡象?
新冠感染后是否出現肺部炎癥或病毒性肺炎甚至“白肺”,一般都是從病程的第5~7天開始的,如果有以下表現,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明確診斷,積極治療,避免病情延誤:
1.全身癥狀:發熱、全身不適、乏力、頭痛、厭食或全身肌肉、關節疼痛持續5~7天不緩解。
2.局部癥狀:咳嗽、咳痰量大、胸悶、氣短、喘氣、心慌、呼吸增快甚至困難,活動后加劇等肺炎常見癥狀;
3.其他癥狀:另外,家屬可觀察老人、兒童等家人是否與平時表現不同,比如精神倦怠、呼吸急促、口唇發紫。
柯佳提醒,老年群體對疾病或缺氧的反應有可能較一般人遲鈍,要防止沉默型缺氧:意識淡漠、神志改變、飯量減少或容易感覺疲憊、體能下降,反應對答變慢等情況。有條件的配指脈氧夾,血氧飽和度小于95%需要引起警惕,當血氧飽和度降至90%以下或呈進行性下降的趨勢,需及時就醫。
(來源:湖北發布 編輯: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