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家湖北企業在十堰誕生
(資料圖)
“嘀嘀嘀——”打印機發出輕快的聲響,一張營業執照緩緩吐出。
1月1日上午8時43分,湖北省新年首家企業的“出生證明”,在十堰市張灣區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大廳正式開出。這份“頭彩”,屬于在建筑行業摸爬滾打30年的十堰人余須合。
在元旦假日誕生企業,折射了湖北經濟的強勁活力,也彰顯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信心
“老工程”甩開膀子自己干
干工程這么多年,余須合總是“跟著別人干”,自己拉起來的建筑隊伍一直掛靠在其他公司名下。
近年來,公司“老板”越接越多的“訂單”令他心動。最近,他決定“自立門戶”到市場上闖一闖,湖北合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合進”)應運而生。
據了解,湖北合進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主營業務包括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施工、電氣安裝服務等。
30年的“老工程”緣何決心“入市”?
去年,張灣區出臺了一系列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惠企政策。在建筑行業,持續優化招標投標管理,推進“評定分離”改革,全面應用電子營業執照,實現“一網通投”;對當年新納入規模統計的規模以上房地產和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一次性給予3萬元補助;全區行政審批達到了“9610”標準服務(9大智能應用系統、6個聯辦事項、10分鐘辦結、0成本)……“我對家鄉的營商環境越來越有信心,朋友告訴我,現在注冊企業也很方便,材料齊全的話當天能辦完。”余須合說,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措施“護航”,促成了他闖蕩“新市場”的決定。
提效
超400戶主體在假日誕生
“新年第一”花落湖北合進,并非偶然。
2022年12月28日,余須合登錄湖北省政務服務網填寫公司注冊申請表。恰逢系統升級,在元旦假期前暫不能審批。
30日下午,正準備下班的張灣區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喻碩接到余須合的電話:“請問元旦當天能不能領執照?我想盡早注冊,新年早動工!”
“元旦我值班,沒問題。”喻碩當即應允。
1月1日上午,前后不到半小時,余須合領到了營業執照。“注冊全程很便捷,感謝工作人員耐心幫辦。”他說。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今年元旦期間,全省多地涉企審批服務“不打烊”,共有超過400戶市場主體在假日誕生。1月3日是新年首個工作日,全省登記市場主體數達3146戶。
近年來,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我省不斷豐富制度供給。目前,在湖北開辦企業全流程辦理時限已壓縮至0.5個工作日,企業注冊事宜均可實現3個工作日辦結,部分地區實現2小時辦結。
優化
“四新經濟”企業突破百萬
571萬、650萬、736萬,過去三年,湖北市場主體穩步實現“三連升”。
2022年,雖受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但湖北市場主體整體依然呈現穩中向好態勢。省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截至當年底,全省市場主體總量達到736.41萬戶,比上年底增長13.94%。武漢、宜昌、襄陽、荊門、荊州等9地企業類市場主體占比較上年底均有提升,市場主體組織形式結構優化。
行業結構也在悄然優化,新技術、新產業經濟主體的“蓄勢崛起”讓這份成績單成色更足。截至去年底,全省登記在冊“四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突破百萬,達到100.53萬戶,同比增長15.64%,占企業總量比例達53.44%,高于全國平均值7個百分點;新設“四新經濟”企業21.64萬戶,同比增長21.37%,增幅明顯高于企業整體增長水平。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新增3.17萬戶市場主體,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新增2.63萬戶,雙雙闖入“新登記企業最多”的前五個行業,總占比超15%。
步入新年,圍繞一季度“開門紅”,全省市場監管部門正在發力,將充分利用春節前后人員集中返鄉的時機,開展“新春創業服務月”活動;“育苗”大學生創業,促進市場主體“花式出生”、蓬勃發展。
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省將持續推進“證照分離”“一業一證”“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等重點改革,探索“一諾通”準營、“一碼通”應用、“一鍵通”變更,深入推進許可審批和電子證照應用便利化。同時,增強質量基礎支撐和質量技術幫扶,探索培育“湖北精品”。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余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