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倒在2022

發布時間:2023-01-05 09:45:10  |  來源:電商報  

2022年,對社交電商行業來說絕對是糟糕的一年,這一年有太多的代表性玩家退出歷史舞臺。

隨著他們的離場,社交電商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概念,在今天將被重新審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社交電商接連倒在2022

2022年1月17日,在春節尚未到來之時,一家社交電商平臺就進入了尾聲:小米旗下新國貨會員制電商平臺“有品有魚”宣布,將于2022年3月17日終止運營,屆時用戶將無法訪問有品有魚APP及小程序。

有品有魚,是小米試水社交電商的實驗品,主打通過分享賺取傭金,并無太多亮點可言。有品有魚的倒下在當時并未引起太大的波瀾,畢竟小米不是電商領域的核心玩家,實驗失敗也無可厚非。

然而就在一天后,京東社交電商平臺“東小店”便官宣停止運營,于2月28日24時關閉所有服務。東小店誕生于2019年,采用S2B2C模式,即B端用戶通過平臺小程序選品推廣、轉鏈,在微信社群內發布東小店渠道產品的專屬優惠券,讓下沉市場用戶買到低價優惠產品,并賺取相應傭金。

由于東小店的商品來自京東商城,能享受京東的售后服務,再加上平臺無門檻不收費,還能享受特殊優惠,東小店一經推出就受到用戶青睞,到2020年8月已有21萬店長實現月入過萬。正因為當時無限風光,倒下時人們才倍感驚訝。

還沒等人們緩過神來,社交電商行業又傳來一聲噩耗:2月22日,騰訊旗下的社交電商購物APP“小鵝拼拼”被曝即將關停,這距離它上線還不到兩年。

要知道,小鵝拼拼是騰訊PCG事業群的核心創新項目之一,背靠騰訊社交生態圈的多樣化場景和龐大用戶團體,按理說應該能打通各個圈層消費者,成為社交電商行業的翹楚,但現實卻是事與愿違。

當然,以上三家都是大廠們帶有實驗性質的“副業”,即使倒下了對主業務也不會構成太大影響。但對于專門的社交電商平臺來說,社交電商業務的倒下意味著全盤皆輸。

5月31日,會員式社交電商平臺云集發布了2022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云集第一季度總收入3.42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了49.28%;歸母凈利潤為-3650萬,同比下降854.64%。其后的兩季度財報同樣不容樂觀,大幅的虧損讓云集的商業模式再一次受到質疑。

似乎整個社交電商行業,在2022年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社交電商為何倒下

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我們會發現社交電商并不是在2022年“斷崖式”下跌的,而是一直在走下坡路。2022的關停,只是遇到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社交電商為什么越來越不行了呢?這要從多個方面來看。

首先,是來自監管的壓力。

我們目前看到的社交電商玩法,大多源自于微商,尤其是推廣拉新的玩法更是一脈相承。早期的一個高級微商團隊長按照399元招納一個會員,至少可以提成200元,招募100個就是2萬元。

到社交電商這里雖然沒有這么夸張,但老用戶靠拉新獲得提成確實是社交電商最吸引人的點,以至于出現了一個新詞——“躺賺”。當一個電商平臺不靠商品而靠這些旁門左道吸引顧客時,它就離消亡不遠了。

顯然,這種多級傭金分配制度具有法律風險,一直被認為有傳銷嫌疑。因此后來多地開始明確要求禁止以人頭費、禮包費、多級分享賺等名義開展社交電商業務,甚至像云集、斑馬、花生等平臺都受到了監管的巨額罰款。

當分享拉新不再賺錢,用戶的“躺賺”夢破滅時,社交電商自然就沒那么有吸引力了。

其次,是商品不具備優勢。

消費者選擇一個電商平臺的原因無非三點,要么價格實惠,要么服務周到,要么只此一家,而這三點社交店鋪平臺往往都不具備。

由于受眾群體所限,社交電商賣的往往是一些大眾品牌的商品,而大眾商品基本上比的是價格。但淘寶、拼多多等綜合電商平臺早已建立了低價的用戶心智,社交電商很難比得過他們,即使真的能壓低價格,其利潤也會低得沒人想做。

而且,社交電商人工分銷的模式注定了其無法走量,有銷量之前品牌無法給出獨家渠道,畢竟相比于社交電商,直播電商更適合品牌刷量,打出名聲。

商品既沒有價格優勢,也沒有獨家優勢,社交電商就很難站住腳了。

最后,則是對流量的依賴。

社交電商,顧名思義離不開社交平臺的流量支持。但想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流量只有補貼這一條路能走,很可能會入不敷出。比如東小店項目就是因為投產比過低而被叫停的。

那么,社交平臺本身能做好社交電商嗎?其實也很難,因為偏離了社交的本質很容易影響用戶體驗,從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微信限制“砍一刀”等外鏈就是最好的例子。

社交電商的未來在哪

盡管2022年的社交電商屢屢折戟,但并不意味著社交電商的故事就此終結。對于社交電商的未來,還要具體分情況來看。

根據模式的不同,社交電商可以分為拼購類、會員分銷類、內容社區類三種。其中會員分銷類確實前景堪憂,但另外兩種依然有路可走。

拼購類發展至今,其中的“社交”部分的比例已經不多了,比如拼多多已經不再強調自己是一家社交電商平臺了。他們更接近于傳統的零售電商平臺,只是更加下沉。相比于社交,供應鏈能力、供應商關系、物流倉儲、售后等因素才是他們更看重的。

內容社區類電商平臺,或許才是社交電商的終極形態。最早發展“種草經濟”的小紅書為內容社交電商提供了一套可借鑒的模式,因為人在網絡社交的過程中必然會生產內容,所以優質的社交平臺天然是優質的內容平臺,后來的抖音、快手都是同樣的原理。在往后的電商格局中,社交電商很可能會成為內容電商是一個分支。

總之,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商業向來都是要在危難中尋找機遇的。2022年的確倒下了一批社交電商,但在下一年也會有另一批站起來,為行業帶來新的希望。

關鍵詞: 更接近于 入不敷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