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云上咸安報道 連日來,咸安區持續晴熱高溫無雨天氣,造成地上水補充不夠,地下水位嚴重下降。致使全區各地農作物不同程度受旱,部分群眾出現臨時用水困難。
咸安區汀泗橋鎮位于幕阜山脈延伸段,其轄區內星星村四組海拔600余米,常住居民29戶50余人。該村組因山下用水人數增多、地勢較高等原因導致自來水水壓不足,出現臨時性缺水現象。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山區群眾飲水是天大的事,汀泗橋鎮因地制宜全力保障人畜飲水供給,針對花紋等地勢較高的片區,我們采取分散供水,每日安排專人送水5—6趟;針對彭碑、古田等臨時性缺水村灣,采用集中送水的方式保障群眾用水。”汀泗橋鎮黨委副書記秦城告訴記者。
據了解,此次干旱缺水導致彭碑村、古田村、星星村3個村7個自然組176戶380人出現臨時性飲水困難,為此汀泗橋鎮組織轄區內4臺車,每日送水12車次,緩解群眾用水難問題。
“送水、抽水、引水”是汀泗橋鎮抗旱緩解農作物受災的基本動作。在長壽村十六組,看著稻田在烈日暴曬下地塊開裂,身為組長的譚武建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為此干群齊心翻山越嶺尋找水源,看到廢棄多年的雙石老渠道后,譚武建主動向村組匯報,請求將老渠道進行疏通緩解災情。
“我們跟彭碑村委會合作,花了三天兩夜的時間,投入了13臺挖掘機、40至50名工人,墊資近30余萬元。最終在第四天下午水慢慢流過來了。”長壽村村委會副主任董江海說道。
長壽引水渠工程自彭碑西山下至長壽村16組譚家,全長2.6公里,引雙石水庫水源緩解下游2000余畝水田干旱問題。“救命水”流入了正在灌漿期的中稻田中,緩解了部分水稻的旱情,但是部分受旱較為嚴重的稻田已經產生了影響,呈現稻旱枯卷,水稻減產的態勢。為此,汀泗橋鎮請求咸安區農業農村局給予技術支持。
針對有水田塊,農技專家指導農戶利用無人機對稻田采取噴灑藥物的方式進行輔助,提高水稻抵抗力和結實率。“通過‘一噴四促’,噴施葉面肥、調節劑、抗逆劑、殺蟲殺菌劑,促進苗壯穩長、災后恢復、灌漿成熟、單產提高等多重功效。在水稻受災的情況下,每畝(可恢復)增產200—300斤。”咸安區農業農村局農藝師王廣賢介紹。
(咸寧臺記者:夏暉 通訊員:柳杰 編輯:方焱 責編: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