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頭瘤病毒(HPV)是生殖系統疾病最常見的病原體,可引起人體皮膚黏膜上皮增生,主要通過性生活或密切接觸傳播。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過一次HPV感染,90%以上的HPV感染可在2年內自然清除,僅不足1%的患者會發展至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
作為全球首個可用于預防癌癥的疫苗,HPV疫苗備受關注。中國引入HPV疫苗的時間較短,雖然批簽發量快速增長,滲透率卻處于低位,接種需求遠未被滿足。
“一苗難求”的情況也讓不少人歷經周折。有的人為接種疫苗,從1100多公里外的無錫往返北京數次,也有人擔心超齡飛往香港接種,還有人落入“內部關系”“特價疫苗”陷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要等更高價次的疫苗嗎?
除已經上市的幾款疫苗,還有更多產品在研發中,其中就包括十四價、十五價等高價次疫苗。今年3月,成大生物和康樂衛士合作開發的重組十五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大腸埃希菌)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監局批準。
該疫苗用于9-45周歲女性接種,預防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型的持續感染及由此引起的宮頸癌、外陰癌、陰道癌和肛門癌;由HPV6和11引起的生殖器疣;由HPV6、11、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型感染引起的宮頸上皮內瘤變(CIN1/2/3)、宮頸原位腺癌(AIS)、外陰上皮內瘤變(VIN2/3)、陰道上皮內瘤變(VaIN2/3)、肛門上皮內瘤變(AIN1/2/3)等相關疾病。
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衛學院教授、WHO全球消除宮頸癌專家組成員喬友林告訴新京報記者,理論上講,價次越高,預防范圍越廣。“部分基因最終引起宮頸癌的歸因風險大概只有百分之幾,處于較低水平。對企業來說,更高價次的疫苗,在生產投入等方面的成本也更高,關鍵在于適宜人群會不會為更高價次的疫苗買單。”是否要等待接種更高價次的疫苗?喬友林并不認同,“我們可能等不起,女性一旦有性行為,就存在被感染的可能,現在的建議是盡快接種,如果在年齡、經濟條件等方面具備選擇余地,可以選擇高價次疫苗,保護的范圍更寬。如果沒有,建議有什么苗就接種什么苗。”
有很多專家已明確表示,接種二價、四價后,今后只要愿意,還可以補種九價。這在技術上可行,只是考慮到性價比,以及二價、四價HPV疫苗可以產生足夠的保護力等原因,因此不推薦這樣做而已。
警惕這些預約陷阱!
HPV疫苗預約難是近幾年廣受關注的問題,不少人接種心切,也讓不法分子鉆了空子,以可以代約、帶搶HPV疫苗為由,進行詐騙。新京報記者梳理近幾年的“HPV疫苗預約”陷阱,發現騙子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詐騙。
騙子通過朋友圈、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發布代約、代搶HPV疫苗的信息,并聲稱“有內部關系,預約不到可全額退款”來吸引受害人主動聯系。一些騙子會讓受害人繳納預約金,并獲取其身份信息,騙子會向受害人發送預約成功的虛假短信,再讓受害人交付全款。然后又以“賬戶凍結”、“操作失誤”、“沒有備注信息”、“繳費超時”等理由,讓受害人多次轉賬。
直接向受害人發送疫苗預約成功的短信,并在短信中提供一個鏈接辦理接種手續,當受害人點擊該鏈接后,會有客服要求其填寫預約疫苗信息并向指定賬戶支付疫苗費用。受害者按照預約成功短信上的時間和地址前往接種時,才發現被騙。
還有受害人在點擊短信中的鏈接后,被“客服”告知已經預約成功,要求其盡快完成付款,而付款后“客服”又會以“錢款未到賬”等為理由,要求再次轉賬。
多地警方相繼發布“警惕HPV疫苗接種預約騙局”提醒:
預約疫苗要通過官方正規渠道,切記不要盲目相信代預約疫苗等信息,更不要把定金、預約費用轉給所謂的“中介”。
接種疫苗時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接種,更不要貪圖便宜購買“特價疫苗”。
如果收到疫苗預約成功短信,可以撥打相關電話進行核實,不確定的情況下,可以向警方求助。
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輕易轉賬給陌生人,直接讓私下交易轉賬的千萬要提高警惕,如遇詐騙請及時撥打110或到就近派出所報警。
(來源:長江云 編輯: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