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報道 又到一年春風暖,千山萬嶺采茶忙。3月28日,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局獲悉,隨著氣溫逐漸攀升,咸安區各大茶園“明前茶”的生產在延續了半個多月的高峰期后,慢慢進入尾聲。
在汪大珍茶業發展公司雙溪橋鎮千畝標準化茶葉基地,200多名采茶工穿梭在綠毯似的茶園中,采摘冒頭的新芽。茶葉基地選育有中茶108、安吉白茶、黃金芽等9個優良品種,大都已進入豐產期。在雙溪橋鎮政府的組織動員下,每天都有200多人上山采茶,最高峰有300多人。
70歲的陳傳旺在茶園參與管理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他主要負責組織村民上山采茶,安排采茶的規格和區域。
“汪大珍茶園在我們村里建立以來,帶動了我們村不能外出務工的五、六十歲的婆婆、婦女增加經濟收入。近期以來,我們村每天有100多人在基地采茶,每人每日收入都是100塊錢出頭,會采茶的,都是170—180元每天。去年采茶工錢是30多萬,今年已經取了30萬元,又要完了,都是裝進我們村子和周邊老百姓的荷包去了。”陳傳旺介紹道。
在生產車間,制茶師傅將攤放好的鮮葉倒入自動化制茶機械,經過殺青、攤晾、理條、烘干等工序后,制成清香撲鼻、葉底透亮的“明前茶”。
汪大珍茶業發展公司董事長、制茶能手張長川忙得不可開交,指導工人篩選鮮葉、稱重、調溫、調速,精準把控茶葉的品質。
“由于我們前期在茶園品種選擇上進行了優化,選擇了高中低、早中晚茶種搭配,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我們也在茶葉加工上加強了研發,適應外地的市場需要,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目前來說,我們本地銷售和外地銷售各占一半,價格同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
據了解,目前咸安區的茶園面積已達到9.8萬畝,采摘面積7萬畝,去年茶葉總產量為4290噸,綜合產值13億元;受氣候多變和疫情雙重影響,外地采茶工較少,缺工比較嚴重,茶葉很難做到應采盡采,預計今年春茶產量將有所下降,銷售價格與去年相比略有上升。
(咸寧臺記者:衛東 蔣旗 編輯:董盈 責編:余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