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返鄉創業 借助電商的優勢把綠色有機農產品推銷出去

發布時間:2021-08-03 11:47:08  |  來源:吉林日報  

勞動力返鄉創業 “老農夫”走俏市場

吉林靖宇縣龍泉鎮大北山村生態農業勢頭強勁

踏著政策利好的節拍,常年打工在外的200多位勞動力陸續返鄉創業;借助電商的優勢,把綠色有機農產品推銷出去。這一現象被靖宇縣龍泉鎮黨委書記郭杰形容為“政策惠民,百鳥歸林。”

入伏第7天,正是地栽木耳的收獲期。靖宇縣龍泉鎮大北山村王振柱、尚書琴夫妻倆種植的20多萬袋木耳長得一嘟嚕一嘟嚕的,旁邊大田里的玉米長勢喜人。村支部書記劉連智介紹說:“今年雨水足、氣候好,貝母、藍莓、木耳豐收在望,王振柱家光木耳一項就能收入20多萬元。”

從高處俯瞰大北山村,珠子河、空楊樹河蜿蜒流淌,綠色的田野充滿生機。上有黨的好政策,下有肥沃的土地,村支部以黨建促發展,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生態農業,讓一個不咋出名的小山村提前3年多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臨晌午,馬淑華扛起噴霧器要去給48畝大榛子苗木噴藥。她說:“中午光照好、氣溫高,給農作物噴藥滅蟲效果最好。”利用房前屋后的撂荒地,馬淑華和丈夫種植了2萬多方米天麻,在山坡地種植了6000棵大榛子,年收入20多萬元。她勤奮愛學,在專家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摸索出無繁殖新技術,幫助村民解決很多產業發展上的難題。

“守家在地,順著產業鏈就能掙到錢,還能孝敬好老人、照顧好孩子,比出去打工心里踏實多了。”過去,村民單純種大田收入不多,村里每年都有200多人去外地打工。如今,村里生態農業日益興旺,不但村里在外打工的人回來了,生產旺季還吸引400多名外地勞動力前來打工。在宇月中藥材專業合作社,返鄉創業的陳軍福學到了靈芝種植真本事,不僅還上了當年治病欠下的外債,還有了可觀的收入。曾在緬甸一家糖廠打過工的高秀東,起早貪黑鉆研技術,成為大北山村貝母種植第一人。自己富了還不算,高秀東積極主動幫助客商牽線搭橋,成為招商引資的熱心人。大學生張曉凈畢業后先后到過幾個大城市打工,最后還是選擇了家鄉的“老農夫”品牌,做起了電商生意,成為當地特色農產品進入市場的“掌門人”,每年收獲頗豐。

置身大北山村,一片片整齊干凈的院落里,最顯眼的是各種農用車和小汽車。馬淑華房子裝修得比縣城人家都豪華,硅藻泥、石膏線、榻榻米、背景墻,映入眼簾的都是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2021年一開春,村里一下子就開回60多輛小汽車。村民的生活質量就像玉米一樣,拔著節往上長,一串串紅纓連成一片,那是夏日里最美的顏色,映紅了鄉親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記者 申文力 姜鵬雷 葉劍波)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