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會對青少年產生何種影響?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追星?

發布時間:2021-08-03 09:05:32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個別失德藝人對青少年價值觀培養產生負面影響——

青少年追星,如何正確引導

年來,青少年追星日漸成為普遍現象。然而,部分失德藝人讓人大跌眼鏡,無疑會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影響。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黨組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中特別提到,要加強對青少年的人生規劃指導,化解追星、“飯圈”等負面文化的影響。

青少年應該追星嗎?追星會對青少年產生何種影響?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追星?

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就“青少年追星”相關話題展開了專項調查。在3000名參與調查的家長中,八成家長表示自己的孩子有喜歡的偶像,四成家長表示孩子喜歡的偶像為娛樂明星。追星程度為“經常關注及以上”的孩子占到48%。

華東政法大學大學生思想動態大數據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賽金對追星現象進行了長期觀察和研究。他認為,青少年之所以容易產生偶像崇拜,是因為他們處于青春期,心理上急于擺脫家長的管束,對高度理想化、浪漫化的偶像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依戀。

調查數據也支撐了這一觀點。青少年追星的原因何在?18%的家長認為孩子被偶像的顏值吸引是其主要原因。另外,“崇尚偶像的內在品質與精神”“將偶像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給自己前進的動力”“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追星以尋找和同齡人之間的共同話題”也是重要原因。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心理研究所所長陳銳表示,青少年本身處于叛逆期,追星其實也是青少年自我認知的需要,通過喜歡不同的明星表達自我,通過與他人的對比、對喜歡明星的定義表達自己的態度、傾向。

一些家長認為,追星能舒緩孩子壓力,幫助孩子融入集體。但同時,也有不少家長認為追星會花費孩子大量時間,影響其學生活,擔心孩子沉迷網絡,減少對實際生活的關注,更害怕對孩子形成錯誤的引導,形成不良的人生觀。

陳賽金認為,青少年可以從偶像身上學他們努力、為夢想堅持的一面。但盲目地追星,易導致極端行為的發生。

陳銳也對此表示了擔憂:“一些明星藝人是被打造出來的,真實情況可能與其展露出來的情況有很大的差別。當真實情況揭露時,可能會對追星者產生巨大的認知失調和心理落差,容易使其喪失對人的信任。”

對此,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影視從業人員、不盲目追星是關鍵。在調查中,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自身需提高認知能力,不盲從、不跟風;學校應加強對孩子格特征、興趣愛好等方面的關注,開設一些心理課程,關注青少年的心理變化;家長需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好好與孩子溝通;社會主流媒體、公眾人物需要發揮影響力,合理引導,創造有利于青少年發展的文化環境。

溫州高鐵新城實驗學校校長黃建剛介紹,學校在青少年追星方面的教育應著重于“導”。“一方面,我們以‘向演藝明星追什么’‘我們應該追怎樣的星’等為主題開展‘追星’系列大討論,通過廣泛深入的討論,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追星觀;另一方面,我們還舉行了以‘尋星’為主題的活動,通過推薦身邊的‘榜樣星’活動,鼓勵學生們去發現身邊的‘凡星’。”

陳銳建議,應扎實開展好青少年黨史學教育,引導青少年以科學家、愛國志士為偶像,這就需要讓這些“星”變得更加容易“接”、更加豐富、更加立體。

陳賽金建議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應對追星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家長需要正視處于特殊生理和心理成長時期的青少年,增加對子女的陪伴和引領,減輕青少年對偶像的崇拜和迷戀。學校要以視的眼光對待青少年偶像崇拜,正視青少年的利益訴求,開展針對的思想教育。此外,全社會需要共同參與,綜合運用意識形態和法治化路徑加以規制和引導,為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記者 郭馨澤)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