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云音樂即將登陸港交所。8月1日,香港聯交所網站顯示,網易云音樂已正式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并披露了聆訊后資料集。
招股文件顯示,2018年—2020年網易云音樂營收分別為11.48億元、23.18億元、48.96億元,同比增幅為101.9%和111.2%。2021年營收繼續保持高速增長,Q1營收為14.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非IFRS準則下,網易云音樂Q1凈虧損大幅收窄至3億元。
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一張公文責令騰訊音樂解除獨家版權,這意味著,在線音樂平臺之間的版權大戰或將告一段落。在不拼獨家版權的時代,網易云是能否迎來新的機遇?能否走出虧損呢?
離扭虧為盈不遠了
一直以來,中國音樂版權費用水漲船高,音樂平臺的成本居高不下。有媒體報道,因為版權大戰,近年來很多境外唱片公司版權費漲幅達到數十倍、百倍。高企的內容成本也造成了網易云音樂的虧損,以2020年為例,其內容服務成本為47.87億元,占總營收的97.8%。
即使如此,整體虧損情況已呈現顯著收窄的趨勢。網易云招股書顯示,毛虧損從2018年的13億元,減少到2020年6億元。毛虧損率也隨之顯著收窄,從114.7%降至45.6%,并在2020年降至12.2%。2021年Q1毛虧損率更是低至3.6%。由此可以推測,后續網易云音樂毛利率轉正問題不大。
而隨著市場監管總局責令騰訊解除獨家版權,版權成本可能有所大幅下降,回歸理性。據媒體報道,此前獨家版權時期,版權溢價高達2-3倍,去除水分,網易云音樂扭虧為盈的可能將進一步提高。
而且網易云音樂的用戶粘性和活躍度也將成為盈利的強力助推。第一季度,網易云月活躍用戶(MAU)1.83億 ,日活躍聽歌用戶每天平均聽歌時長為76.5分鐘。尤其是得益于年輕用戶較強的付費意識,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達2429萬,同比增長91.5%,在線音樂付費率為13.3%, 超過了騰訊音樂同期的9.9%,位列行業第一。
天風證券認為,網易云音樂的社區屬性為獨立音樂人和用戶提供了強烈的歸屬感和參與感,有利于長期付費率的提升,預計2025年在線音樂服務付費率有望提升至15%,基礎情況下網易云音樂2025年總營收達126億,樂觀情況下可達202億元。
拼內功的時候到了
解除獨家版權,意味著比拼版權資源的時代將過去,真正比拼內功的時候即將到來。如果在版權幾乎相同的情況下,音樂平臺勢必會更多把資源將被投入到產品研發、音樂人支持、服務提升等價值創造環節。
這時候,網易云音樂的差異化價值可能會進一步放大。
易觀分析稱,網易云音樂是年輕用戶占比最大的平臺。用戶規模雖然不是最大的,但整體的用戶粘性、忠誠度和用戶質量相對來說更好。目前在頭部音樂平臺中只有網易云音樂擁有強社交屬性的社區業務,截至到2021年3月,網易云用戶生成26億條歌單,主動進行UGC創作的月活用戶占比約26%。
網易云用戶的調性和社區反饋也在持續吸引音樂人,同時音樂人持續輸出的音樂作品也持續吸引粉絲,形成了良性循環。招股文件顯示,網易云入駐音樂人突破26萬,粉絲與歌手在網易云,也呈現較強的互動性。
在資本市場看來,增長往往比變現更重要,短期的虧損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對于內容社區來說,用戶的活躍度、內容付費率、收入增速等是更重要的衡量指標。透過這些指標,可以發現,網易云音樂獨特的商業價值是更長期的。
目前,網易云音樂也在進行多元商業化的探索,借助音樂人縱向拓寬泛音樂生品類,播客、直播、MLOG等,誕生多元的內容生產機制,不斷加強商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