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長時間離體大段骨回植保踝手術在威海市立醫院獲得成功

發布時間:2023-08-18 08:40:40  |  來源:山東衛生新聞網  


【資料圖】

下肢開放性骨折伴隨骨丟失,通常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往往難以治療,造成巨大的重建挑戰。離體骨塊,即使術中掉落的無菌骨塊,立即撿起以后也大約有40% 的樣本能培養出細菌,30秒鐘后甚至超過70%培養陽性。即使這樣,全世界的骨科同仁,為了挽救患者的肢體,冒著感染、組織壞死、骨塊不存活等一系列難題,想盡一切辦法,將離體骨塊予以回植。但到目前為止,關于離體骨的消毒、再植時機和骨段穩定尚缺乏全球統一的指南,保留離體部分關節功能更是難上加難。

2022年4月23日晚上9點多,威海市立醫院創傷中心接診一位急診患者。患者從20米的高處墜落,導致右小腿嚴重損傷,脛骨遠端約10余厘米的骨頭缺損,同時還合并右側髖臼前后壁骨折等多發外傷,病情十分危急。當時診斷:1、右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并骨質缺損;2、右小腿肌肉軟組織毀損傷;3、右髖臼前后壁骨折;4、左側恥骨上下支骨折;5、左側L2橫突骨折。

創傷中心團隊立即予以ABCDE評估,并開通綠色通道,在患者來院30分鐘內開始輸血,同時完善術前準備,患者45分鐘左右就直接送入手術室。經過接近兩個小時的緊急手術,患者開放的創口得到清創縫合,生命體征逐漸穩定。患者急診入院時,離體骨段未一起帶到醫院。當患者家屬把離體骨段找回送到醫院時,骨段已離開患者身體并暴露在自然環境中長達8小時,這段骨頭缺血、污染已經非常嚴重。離體這么長時間的離體骨,而且是合并關節的不高溫高壓或者射線輻照的骨段第二次回植全世界沒有先例。不回植,患者很可能終身殘疾。回植,要面對難以避免的嚴重感染、組織壞死、骨塊不存活等一系列難題。為了患者的未來,最終創傷中心團隊決定回植。但為確保最佳的醫療質量安全,決定采取分期手術的方式,首先對離體骨進行消毒深低溫保存,等待患者身體恢復到相對較佳的狀態再進行離體骨回植。

骨頭

經積極治療,于2022年5月,患者的身體基本恢復到理想狀態,創傷中心團隊為其實施了右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清創+克氏針螺釘內固定+骨水泥填充+離體骨活化術+下脛腓聯合固定術,將離體長達20天的脛骨遠端關節骨段成功回植到患者體內。但是手術后3天,最擔心的感染還是出現了,術后分泌物細菌培養陽性。創傷中心團隊迅速啟動預案,通過置管引流、局部清創、皮瓣移植等方式全力控制感染。經歷了大大小小8次手術,于2022年8月5日,患者的感染終于得到控制,引流物減少、消失,創面成功愈合。影像學檢查結果提示回植骨段已活化并與自體骨達到骨性愈合狀態。

患者、患者家人和創傷中心團隊一起歷時15個月的不懈努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目前患者終于獲得一個滿意的恢復。目前,患者正按照創傷中心康復團隊制定的個性化方案逐步康復。

經文獻檢索,該病例類似情況在全球主要文獻數據庫均未見報道,在此宣布,全球首例離體20天大段骨回植保踝手術在威海市立醫院獲得成功!

(責任編輯:魯峰)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