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觀點:成武縣人民醫院:顱內動脈瘤不可怕 介入栓塞術解決它

發布時間:2022-12-08 13:35:51  |  來源:山東衛生新聞網  

20天前李女士夜間因頭部劇痛而疼醒,約10分鐘后陷入昏迷狀態,一側肢體無反應,急來成武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就診,行腦血管造影術證實為左側后交通動脈瘤破裂出血,同期行顱內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術后經過約20天的系統治療,患者神志清楚,能獨立行走,恢復良好出院。


(資料圖片)

顱內動脈瘤

不是真性腫瘤,而是顱內動脈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擴張,正如汽車輪胎鼓了一個泡,行駛過程中隨時都有爆胎的風險。其破裂是造成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發病人數多,范圍廣,預后結局差,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腦血管疾病。動脈瘤擴張之后,到了一定的程度會破裂。像吹氣球,氣球如果吹得太大了就破了。動脈瘤越大,血管壁就會越薄弱,血管壁會承受不住壓力,于是就發生破裂。一旦發生破裂,死亡率可達30~50%,幸存的患者中仍有高致殘率。由于破裂是不可預測的,因此稱之為“不定時炸彈”。

顱內動脈瘤的表現:

1. 破裂。最常見的表現。有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出血、腦室內出血、硬膜下出血幾種形式。

2. 頭痛。劇烈、雷劈樣。有人描述為“此生最劇烈的頭痛”

3. 占位效應

(1)巨大動脈瘤可使腦干受壓產生偏癱

(2)腦神經麻痹.動眼神經麻痹可導致眼球下外斜,復視,上瞼下垂,瞳孔擴大,對光反射消失。視神經麻痹可致視力喪失。也有少數的面部疼痛綜合征。

(3)鞍內或鞍上部位動脈瘤產生內分泌紊亂

4.小的腦出血。出血量少,可為動脈瘤破裂的警示性出血。

5.小的腦梗死或短暫性缺血

6.癲癇

動脈瘤的治療:

對大多數發生破裂出血的動脈瘤應盡早進行病因治療,以降低動脈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風險,且有助于對出血造成的一系列繼發損害進行盡早干預。

手術治療動脈瘤的方式可分開顱夾閉和介入栓塞兩大類。

介入栓塞術:

在下肢穿刺股動脈置入短鞘,行腦血管造影,明確動脈瘤位置后,選擇合適位置放入支架導管和微導管,將彈簧圈填入,致密填塞后撤除器械,部分病例需要支架輔助。

優點(1)創傷小(2)手術時間短(3)恢復快(4)后循環動脈瘤首選。

缺點(1)花費略多(2)同側多發動脈瘤決策困難(3)復發率相對較高(4)支架輔助栓塞時術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開顱夾閉術:

為傳統手術,需要切開頭皮,顱骨開窗,分離腦組織顯露動脈瘤,用1枚或多枚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

優點:(1)復發率低(2)多發動脈瘤可以一次夾閉(3)同時可以清除血腫(4)花費相對低

缺點:(1)創傷略大(2)高齡患者耐受手術能力差(3)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藥物或肝功能異常等各種原因導致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不宜開顱。

如何選擇手術方式,以下因素需要考慮:

(1)家庭經濟因素,這是一個避不開且很現實的問題。

(2)患者自身健康狀況:基礎疾病、營養狀況、既往藥物應用情況。

(3)動脈瘤的位置、大小、數量、瘤頸寬窄。

責任編輯:瀚海

關鍵詞: 顱內動脈瘤 成武縣人民醫院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