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五治融合” 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發布時間:2022-06-30 14:44:55  |  來源:廣西日報  

6月28日傍晚,在那坡縣百省鄉那布村龍崗家園水弄一區,一面面鮮艷的國旗在民居上迎風飄揚,三三兩兩的居民散步、聊天,笑聲不斷傳出。翻開過去的老照片和現在對比,村黨支部書記陶文生感慨道:“過去,村民住的是灌風漏雨的破瓦房;如今,大家都住進了樓房,自覺遵紀守法,生活幸福。”

近年來,那坡堅持黨建引領,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服務、改革創新,將黨建、綜治、防控、調解、服務等社會管理服務職能納入網格,構建權責明晰、協調聯動、運轉高效的基層社會治理服務管理工作體系,以“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的“五治融合”為切入點,不斷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維護邊疆地區社會和諧穩定。2021年,那坡群眾安全感98.98%;政法隊伍執法滿意度96.63%,位列全區第一。今年以來,該縣共查獲“三非”人員5批15人、非法出入境組織運送者11批37人。

1聯防聯控筑牢邊境安全屏障

連日來,在那坡平孟鎮、百南鄉、百省鄉、百都鄉4個鄉鎮的邊境線上,由機關干部、公安干警與村干部、邊境村民等混編組成的那坡邊境巡守突擊隊,通過定點值守和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24小時不定時、不間斷巡邏。巡邏間隙,突擊隊成員覃樹忠拿出備好的干糧和水補充體力。他說:“我們采取三組輪崗的方式,制訂值班表和工作要求,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堅決守好邊關。”

那坡蜿蜒曲折的207公里邊境線上,分布著4個鄉鎮18個行政村和82個自然屯。針對邊境線長便道多、守邊控邊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該縣實行“大協同、分段管、段長制”機制,按界碑劃分56個包保線段,由縣四大班子領導對包保線段管控負總責,完善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治邊機制,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群防”等措施,聯防聯控筑牢邊境安全屏障。

在那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通過電腦就能對邊境要道、便道、物防設施等重點地段進行實時監控。該縣設置5個抵邊警務站,同時搭建“互聯網+聯防聯控”信息化工作平臺,以科技手段提升邊境管控智能化水平。

那坡西北面與云南省富寧縣毗鄰,南面和西南面與越南接壤,地理位置特殊。該縣探索跨區域跨境創新合作機制,與云南毗鄰的鄉鎮、村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完善健全聯調聯動機制,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成功化解多起跨省跨區域的矛盾糾紛。同時,按照中越警務合作機制相關規定,聯合越方打擊非法越境、走私等各類跨境犯罪活動。

2網格聚力打造基層服務陣地

抽水井和排污口相距不到50米,村頭泉水池長期渾濁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坡荷鄉弄耀村弄耀屯的群眾。“網格員發現問題后上報,村里組織召開鄉賢理事會,大家一起想辦法、出主意。”6月27日,弄耀村第一書記張謀說,大家經過商議,決定馬上啟動弄耀屯污水處理項目,盡快讓清澈的泉水填滿水池。

那坡按照“城鄉有別、一網統籌、多格合成”的原則,劃分網格131個,單元格1836個,采取網格編號管理和差異化方式配備網格員,實行縣、鄉(鎮)黨政“一把手”和村(社區)書記三級網格長負責制,構建“黨建+村兩委+網格員+村組干部+N”服務管理模式,打造排查安全隱患、服務人民群眾的基層陣地。

“我們在工作中要注意了解村(社區)內各類不安定因素,發現問題及時與轄區民警聯系。”今年一季度,那坡縣委組織部、縣委政法委組建講師團,采取1次縣級培訓、1次鄉鎮級培訓、N次村社區級培訓的模式,對各鄉鎮、縣直各單位主要領導以及轄區網格員進行全覆蓋網格化服務管理培訓,加強網格隊伍建設,提升網格員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如今,全縣3078名網格員在基層治理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每名網格長、網格員承擔聯系群眾、整治環境、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等職責,為群眾提供更直接、更精準、更高效的服務。“家里有事招呼一聲,網格員馬上回應,很多問題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妥善解決。”百都鄉紅坭村村民對此贊不絕口。

3“頭雁”引領增強基層治理效能

仲夏傍晚,百合鄉那樂村的村民聚在議事亭談問題、說想法。“我們利用議事亭宣傳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和文明鄉風等內容,逐漸形成‘喝茶議事’制度,每月組織群眾召開一次座談會已成慣例。”該村黨支部書記周彩艷說,如今,村里的紅白事都由村民理事會統一組織簡單的儀式,并在集體食堂聚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蔚然成風。

近年來,那坡突出黨建引領,推行用民族干部開展黨的工作、用民族語言傳播黨的聲音、用民族藝術弘揚黨的文化、用民族節慶宣傳黨建成果等工作法,引導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各類社會組織,打造民主協商、為民辦事和鄉村治理平臺,提高群眾參與村級事務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基層黨建、基礎建設、綠化亮化、產業發展、綜合治理等工作提質增效。

“哨所再小,也要有人守,邊境線再長,也要有人走。”在線上平臺打開“那坡微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凌尚前講述的戍邊故事十分感人。該縣以“線上微課堂+線下大課堂”模式,在線上推出“那坡微課”黨員教育品牌欄目,在線下開設“愛國護邊講堂”“田間課堂”等黨員學習實踐大課堂,發揮頭雁效應,打造黨建“雁陣”,形成崇尚先進、看齊典型、學習優秀的濃厚氛圍,以榜樣力量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在黨員的帶動下,城廂鎮達臘村以“跳弓節”“補年節”“慶豐節”“牛王節”等彝族優秀文化為依托,打造文化旅游體驗基地,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傳承優秀文化傳統,破除陳規陋習,發展鄉村旅游。“黨和政府幫我們修了路、通了水、建了房,我們要努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民族團結,帶動更多的群眾過上好日子。”達臘村治保主任顏志鋒說。

關鍵詞: 基層治理 鄉村振興 教育基地 社會治理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