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200家;探索建立嵐山區科技創新投資基金;實施藍領人才技能培養提升計劃;建設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平臺5個以上,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生產設備聯網率達到50%以上……
5月5日,日照市嵐山區舉行“創新興嵐”暨人才工作大會,會上印發《關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眼于創新引領,打造“原創+學習引進消化吸收”的創新工作“嵐山特色”,用創新“金鑰匙”開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意見》分10項內容,明確39條創新政策。與以往相比,主要有三大特點——
以“同頻聲”發出“同心力”。與省委“十大創新”、日照市委“七個聚力突破”一脈相承,明確打造“原創+學習引進消化吸收”的創新工作目標,書記、區長任“創新興嵐”領導小組雙組長,建立工作專班。
盯“真問題”補齊“真短板”。《意見》分析對比該區目前在全省、全市的指標位次,找出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弱項,結合“十四五”規劃目標,設定一系列“定性+定量”指標,明確創新任務和具體項目。
用“金鑰匙”打開“動力源”。《意見》覆蓋創新各領域,從科技研發、人才引育到數字變革、產業生態等全面關注支持;從營商環境到要素保障、推進落實都明確了部門聯動服務職能;對民生改善、風險防控等創新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會上,該區還對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日照鋼鐵有限公司等12家科技創新人才引領表現突出的企業進行了通報表揚,出臺《開展重點人才工作臺賬化管理的實施意見》《支持全產業鏈發展“藍領計劃”七條措施》,印發《人才工作手冊》,以政策導向進一步鞏固人才引育成果,強化創新強區、人才強區任務目標。
當下,嵐山區的創新潛力正在加快釋放。一季度,該區啟動實施重點技術創新項目35個,76家規上企業完成科技研發投入統計填報30.54億元,同比提高約40%;全區工業技改投資完成14.3億元,同比增長12.5%;新增有效專利249件,有效專利擁有量首次突破2000件大關,同比增長62.03%。今年以來,該區獲評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家,是去年的5倍;新獲評市級瞪羚企業7家,是去年的3.5倍;新獲評市級特色產業集群3家,是去年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