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網格與平安網格“雙網融合”共同發力;源頭預防、多元化解讓老百姓的煩心事在家門口解決;“一村(格)一警”“一村(居)一法律顧問”“一村(居)一民調員隊伍”上升為全省性制度規范……近年來,我省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決策部署和省委有關要求,高位推動、凝聚合力,探索創新、精準施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進展順利,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零”創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治本之策
“不告了,俺撤訴。”不久前,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任莊村一起鄰里糾紛得到化解。
這是一起宅基地引起的糾紛,起訴到法庭后,法官和司法所調解員、村干部一起,以樹樁作椅子,把田間地頭變成“露天調解室”。經過一番釋法明理,兩家人握手言和,原告當場撤訴。
像這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案例,在我省基層社會治理的探索中并不鮮見。
去年9月以來,以“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為目標、為抓手、為檢驗的平安創建活動在我省廣泛展開,成為創造性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治本之策。
我省高度重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先后出臺《關于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試行)》《關于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開創平安河南建設新局面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納入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局,細化工作路徑,加強分類指導,推動工作穩步開展。
鄭州市建立12項工作機制,研發“三零”創建軟件系統,確保平安創建實效;開封市向黨政正職和重點部門“一把手”發送安全生產責任提醒函;平頂山市嚴格落實“一日一排查、兩日一報送、一周一研判”工作機制,化解矛盾糾紛。
廣大黨員干部把“三零”創建工作作為能力作風的“練兵場”,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能力本領、改進作風形象,社會風險防范化解水平持續提升。
重心下移夯實治理體系的基層基礎
“阿姨,最近咱小區沒啥事兒吧?出門記得戴口罩啊。”從“六防六促”專項行動到現在的常態化開展工作,這樣走街串巷的排查和叮囑,已成為濮陽市網格員每天的“必修課”。
社會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今年以來,全省深入開展“防情感糾紛、促人際和悅,防家庭糾紛、促家人和睦,防鄰里糾紛、促社會和諧,防債務糾紛、促經營和順,防物業糾紛、促小區和美,防疫災糾紛、促群眾和康”“六防六促”專項行動,清查各類安全隱患,守護和諧安寧。
各地堅持關口前移、工作下沉,抓早抓小,組織網格員、調解員、民警、社區工作者等下沉村組樓棟,干部群眾同向發力。專項行動期間,全省共走訪5381.45萬人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率91.85%。
基礎打牢做實,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才能蹄疾步穩。全省持之以恒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實體化建設、網格化管理、群防群治等工作,進一步夯實市域社會治理根基。商丘市按照編制、人員、場地、制度、運轉“五到位”要求,統一規范綜治中心建設;三門峽出臺意見,打造市域“綜治中心+網格化”治理新模式;濮陽市強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實體化、信息化,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完成提檔升級。
四治融合助推社會治理提質提效
2月21日晚,開封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接到“一中心四平臺”警情推送:趙某稱在網上買口罩被騙28萬元。值班人員迅速啟動緊急止付機制,第一時間將涉案賬戶“凍結”。20分鐘后,銀行反饋,受害人的資金成功止付,避免了群眾財產損失。
數據賦能讓群眾感受到的不僅是安全,還有高效和便捷。在鄭州市金水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信訪、政法、教育、衛健等單位在這里集中辦公、“分科診斷”,“一碼解糾紛”智慧矛盾調解系統讓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各地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自治法治德治數治“四治”融合為路徑,不斷創新治理方式,區域特色亮點紛呈。
南陽市將“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進一步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并運用互聯網思維在渠道和方式上進行創新。洛陽市以“三清兩建”專項行動為載體,實現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極大提升了大家的法治意識。安陽市構建四級心理服務體系,提供精準化、多元化心理服務。濟源示范區“道德積分儲蓄站”工作法、舞鋼市“五治融合、積分定優”被評為全國典型案例。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注入了不竭動力。隨著探索腳步不斷向前,平安和諧中原的美麗新畫卷也在不斷延展……(記者:朱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