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粵桂協作辦5月5日透露,兩省區“十四五”時期重點推進的“九大協作”實施一年多取得良好開端。目前,以強化消費協作為例,我區已有4批38家企業80個優質農產品通過“圳品”認證,112個農產品基地被認定為供深農產品示范基地,有效促進了全區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可持續發展。
去年4月,兩省區簽署《“十四五”時期粵桂協作框架協議》,規劃在5年內,重點將推進優化結對協作、深化產業協作、加強勞務協作、強化消費協作、促進人才協作、推進基礎設施協作、加大社會事業協作、鼓勵社會力量協作、推動區域戰略協作“九大協作”,作為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的重要抓手。
去年初開始,兩省區首先設立粵桂協作辦公室,對“十四五”時期粵桂協作框架協議逐條細化。其次,結合新階段目標任務的轉變,粵桂工作隊16個縣干部有序輪換,廣東幫扶各區(縣)與廣西協作縣(市)簽訂結對協議,重點縣原深度貧困村結對率達100%,非重點縣原深度貧困村結對率超過50%,確保幫扶工作不斷檔。
據了解,在全區33個協作縣中有廣東161位黨政干部、1075位專業技術人才下沉一線。一年來,粵桂協作各項任務全面超額完成,全區73.01萬名農村勞動力、19.69萬名脫貧群眾實現勞務協作轉移就業;“灣企入桂”加速,292家企業在桂投資167.44億元;“桂味入灣”提質,廣東采購、助銷超220億元農畜牧產品和特色手工藝品。
“一年多以來,廣西百色芒果、大化七百弄雞、河池壽鄉牛等產品在認定為‘圳品’后都實現了產品價值、市場銷售和品牌形象的提升。”粵桂協作工作隊領隊、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鄺兵介紹,兩省區借助深圳品牌建設平臺,一方面鞏固好粵桂產銷對接機制,利用大灣區消費市場和外銷渠道,為廣西農產品開拓更多穩定的市場,真正把市場留給脫貧地區,把收益留給農戶;另一方面吸引更多廣東企業到廣西建基地,完善產業鏈條,促進廣西農業做大做優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