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為了群眾的生命健康,她始終沖鋒在第一線。同事們說,她像打了雞血一樣,不分白晝,時刻緊繃著弦,沒有絲毫的懈怠,活脫脫一個鐵打的戰士。而她卻說,哪是身體不累,做好防控是責任,只有我們步子快一點,居民的安全就多一點。
她就是城關區靖遠路街道九州大道社區負責人徐慧敏。2021年10月,疫情突襲蘭州,她臨危受命肩負起了7平方公里約4萬人口的抗疫重擔,用最短時間熟悉社區實況,堅持將服務好居民和保障群眾安全作為核心職責任務,扎牢疫情防控“籬笆墻”。
“我們社區南北狹長,居民區呈帶狀分布,是全市人口較多的社區,生活著14880戶近4萬人。可社區僅12名工作人員,以及12名樓院長,就這么點兒家底,做好數萬人的疫情防控任務艱巨。我就想著千萬不要出現確診病例,至少壓力不會特別大。”4月2日下午,在社區一臨時管控單元樓前,徐慧敏一邊巡查一邊對記者介紹。
然而俗語有云,怕什么來什么。“3月13日晚9點30分,我接到了街道打來的電話,某小區出現混檢陽性病例。”徐慧敏說,當時根本來不及多想,邊打電話邊往現場趕。“該小區是我們社區最大的小區,我們卻用最短時間找到相關人。”為不讓他們害怕恐慌,她耐心地與他們進行溝通,并連夜對他們進行應急采樣,對小區相關區域進行封控管理。
“得知陽性病例在該小區后,我們社區工作人員有些懵。因為這個小區實在太大了,即使全員上也是捉襟見肘。”九州大道社區副主任楊睿說。但此時的徐慧敏沉穩而冷靜,有條不紊地組織“社工委”委員、駐守干部、志愿者等連夜搭建值守帳篷點位,安排人員對封控單元24小時值守。徐慧敏也從當晚起,始終堅守在該小區,連續72小時沒有睡好覺。
更讓該社區頭疼的是,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轄區多個居民小區出現密接和次密接,需要管控和臨時管控的單元越來越多,每個點位都需要有人值守和維持秩序。“很多時候遠水解不了近渴,我們希望外部力量的幫助。但是在緊急的時刻,必須發動居民參與。”徐慧敏說,為有效應對此輪疫情,她借鑒去年10月防控經驗,率先從內部入手挖掘潛能。
“曾叔共產黨員應急突擊隊”就是該社區的一支志愿服務隊伍。有著30多年黨齡的曾教祥是社區居民,以黨員身份站出來并組建應急突擊隊,帶領10余黨員加入到社區疫情防控中。“社區人員忙前忙后,有的站著都能睡著,真是太辛苦了。我退休在家閑著也是閑著,協助社區防疫生活也充實,我作為一名老黨員,能幫襯一把是一把。”曾叔如是說。
徐慧敏介紹說,在此輪疫情防控中,社區通過挖掘“社工委”、駐守干部和志愿者等潛力,有效調動起社會各方資源,緩解了社區人力不足問題。為保障好居民生活需求,協調組建后勤保障服務隊;為安撫好居民緊張情緒,組建“鳳凰拉家常小分隊”;同時為居民送上安心卡片,還為上千居民送上甘肅方劑……通過多項貼心服務,助力居民安心居家。
社區面積大、小區樓院多、外來人口多、管控難度大……疫情防控就是與時間賽跑,加班已成徐慧敏工作常態。遇到不配合居民或特殊情況,徐慧敏總是帶頭去解決問題;收到密接人員需要轉移,她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即使后半夜回家,休息不到兩小時,又被電話叫醒,繼續投入作戰。她卻說:只有我們的步子快一點,居民的安全保障就多一點。
在徐慧敏的心里、眼里裝著的都是疫情防控、居民的安全和社區的平安,甚至顧不上給家里報平安。她的媽媽在微信中說:“你要照顧好自己,媽媽現在能做的,就是不打擾你。”在父母眼里,她依然是個孩子,在疫情面前,她就是一名戰士。“疫情來襲,沖在第一線危險肯定大,可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作為一名黨員必須帶頭。”徐慧敏堅定地說。
截至目前,九州大道社區的封控、管控單元樓全部解除,僅剩幾個臨時管控單元。但徐慧敏沒有任何松懈,繼續帶領社區工作人員、駐守干部和志愿者堅守防疫各崗位,將轄區居民群眾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梳理特殊人群并進行點對點的服務,以溫暖有愛的方式讓居民安心居家,以科學的方式保障居民的生活需求,為守護居民安康筑起堅固的防控屏障。(記者:楊晟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