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牛,一舉融資25億

發布時間:2023-10-20 17:59:28  |  來源:投資界  

10月20日消息,今日智譜AI宣布今年累計獲得超25億人民幣融資,投資方陣容豪華——

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君聯資本為基金管理人)、美團、螞蟻、阿里、騰訊、小米、金山、順為、Boss直聘、好未來、紅杉、高瓴等多家機構及包括君聯資本在內的部分老股東跟投。


(相關資料圖)

這是一家從清華實驗室走出來的大模型公司,集結了一群清華大牛——CEO張鵬畢業于清華計算機系,總裁王紹蘭為清華創新領軍博士,清華大學計算系教授唐杰也參與了孵化。

無獨有偶,王小川的大模型公司百川智能也在本周宣布完成3億美元融資,同樣是清華系。放眼望去,今年AI領域清華系創始人幾乎排隊宣布融資;與此同時,自上海交大、中國科大的AI創業者同樣十分活躍,共同締造了AI江湖熱鬧一幕。

清華大牛聯手,今天,宣布融資超25億

智譜AI的故事,始于2006年的清華實驗室。

這一年,清華知識工程實驗室里的一支團隊發布了名為AMiner的產品,用來做科研情報的挖掘。這項技術在發布之初就積累了一批客戶,而技術背后的帶隊人員則是清華計算機系的知名教授唐杰。

2019年,CEO張鵬等一行人帶著這支團隊走出清華實驗室,智譜AI正式成立。

智譜AI CEO 張鵬

成立伊始,智譜AI就吸引到了中科創星、清華控股和華控匯金等一眾投資機構。團隊技術功底深厚,張鵬此前曾表示,公司是帶著技術、帶著團隊、帶著客戶和市場直接啟動的,“我們一邊做核心的技術,一邊拓展市場。從第一天開始,我們就有收入。”

2020年,大洋彼岸的GPT-3正式發布,OpenAI開始攪動人工智能行業。GPT的出現讓唐杰和張鵬越來越確定,大模型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于是,在智譜AI成立一周年之際,團隊決定全力進行大模型的開發。2022年8月,GLM-130B正式誕生。

很快,智譜AI身后聚集了一批知名VC。就在GLM-130B發布的第二個月,智譜AI拿到了由君聯資本和啟明創投聯合領投的1億元B輪融資。此前,公司完成由達晨財智、華控基金、將門創投、南京圖靈、北京達凡等參與的過億元融資。

直至ChatGPT的爆火,大模型開始進入大眾視野。今年7月,美團戰投領投了智譜AI上億美金的B-2輪融資,投后估值為5億美金(約合36億元人民幣),開啟了智譜AI今年浩浩蕩蕩的融資序幕。接下來的幾個月,智譜AI陸續拿到數億乃至數十億元的多輪融資。

最終,智譜AI今年已累計獲得超25億人民幣融資,參與方主要包括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君聯資本為基金管理人)、美團、螞蟻、阿里、騰訊、小米、金山、順為、Boss直聘、好未來、紅杉、高瓴等多家機構及包括君聯資本在內的部分老股東跟投。

盡管是一家初創公司,智譜AI也頻頻出手投資。在大模型領域,智譜AI已經參與過聆心智能的天使輪和Pre-A輪融資;此外還曾投資過另一家清華系的大模型公司面壁智能,而面壁智能的聯合創始人正是清華基礎模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劉知遠。

回望過去短短4年,大模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立之初,智譜AI團隊曾寫下了一個愿景——“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如今,這一愿景正在走進現實。

為何又是清華系?

阿里騰訊小米罕見聯手的一幕,本周已是第二次上演。

10月17日,百川智能宣布已完成3億美元的A1輪戰略融資,阿里、騰訊、小米等科技巨頭參投了本輪融資,公司正式躋身科技獨角獸行列,創下國內大模型初創企業最快晉升獨角獸的記錄。此外,深創投、基石資本、紅點中國、卓源資本、順為資本等機構也紛紛參與。

百川智能的創始人,創投圈并不陌生——王小川。1996年,王小川被點招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畢業后便加入搜狐。從搜狐到搜狗,王小川在互聯網時代留下了不少記憶。直到今年4月,他官宣自己的大模型創業之旅,旨在打造中國版OpenAI。

在王小川之前,同為清華校友的王慧文率先打破了大模型江湖的平靜。今年年初,王慧文宣布進軍人工智能領域,為自己參與創立的AI公司光年之外招攬人才,本人率先出資5000萬美元。作為清華老同學,王興鼎力支持,參與了光年之外的A輪投資,并出任董事。

期間,光年之外還與一流科技達成并購,后者成立于2017年,創始人兼CEO袁進輝同樣為清華校友,是該校計算機系工學博士,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員。但可惜的是,王慧文在6月底被曝出因病離崗,光年之外隨后也被美團全資收購。

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大模型創業公司月之暗面——由清華大學交叉信息學院、智源青年科學家楊植麟教授領銜,兩位聯合創始人周昕宇和吳育昕也均出身清華。投資界獲悉,公司已獲得紅杉、今日資本、礪思資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機構近20億元投資。

為何清華系創業者會在AI賽道一騎絕塵?

這還要從45年前說起。早在1978年,清華大學就在計算機系內部成立了“人工智能與智能控制”教研組,在“計算機應用技木”學科下,開展人工智能方向的本科教學。隨后在1979年,清華大學開始為本科生開設《人工智能導論》的選修課;1983年清華計算機系又修訂了其本科教育的培養計劃,將《人工智能》列為本科必修課程。

從1978年開始,清華開始招收人工智能碩士研究生,首屆6名碩士生,分別為張國煊、張軸材、王家欽、鄭學忠、唐建邦、嚴雋薇,這六人也先后成為各領域的關鍵人物。而在1986年,清華也開始招收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生,截止到2020年,已經培養了250名左右的博士生。

清華還曾舉辦三期講席教授組織,邀請世界著名的教授來參與清華的培養工作。主要內容是講課和聯合培養博士生,并且要求教授組每年累計保證9個月在清華大學工作。其中第一期是2003年到2006年,參與人主要是計算機科學理論的教授,其中包括了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后來,姚期智也因這次受聘,直接回到清華大學擔任長聘教授,并在2005年創建了姚班,被稱之為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殿堂。

在同樣是清華校友的源碼資本合伙人王星石看來,清華系AI創業者擁有強烈的科技創新愿景,善于深度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踐行上堅守務實態度。

這離不開清華的底層文化。王星石說,清華一直推崇務實與創新,秉持為國家持續輸出優秀高科技人才的理念,鼓勵創業創新。因此在整體文化和氛圍的烘托下,更容易催生和激發創業意識。“當一些行業如AI有創業創新機會時,這些專業知識過硬,又有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的同學,就會抓住機會,從而沖出不少頂尖創業者。”

中國AI江湖三大門派

正所謂“北清華,南交大”,上海交大系也是AI江湖中響當當的一支力量。

最新一幕是9月28日,第四范式正式登陸港交所,市值超260億港元。第四范式的創始人是一位年輕的上海交大學霸——戴文淵。自小酷愛計算機的他,憑借著競賽拿到保送上海交大的名額,就讀于赫赫有名的ACM班。大學期間,他一舉奪得ACM世界冠軍和三個亞洲冠軍。畢業后,戴文淵成為百度當時最年輕的科學家,又在2014年9月創立了第四范式。

鮮為人知的是,第四范式執行董事兼首席研究科學家陳雨強、首席架構師胡時偉、副總裁鄭曌也是上海交大校友。

還有商湯聯合創始人、現任CEO徐立。他2000年被保送至上海交大計算機系,四年后更是又直接被保送研究生。隨后,他在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在港中大,徐立結識了湯曉鷗教授,在實驗室中一手創立了商湯科技。

回顧歷史,上海交大是國內最早涉足AI領域的高校之一。早在1973年,上海交大就成立了我國高校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計算中心之一——上海交大網絡信息中心,并逐步搭建起國內頂尖的AI計算平臺。

上海交大最為赫赫有名的便是ACM班,該班級由俞勇教授創立于2002年。在字節跳動成立8周年時,張一鳴在內部信中曾提到ACM班: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公司好多優秀的算法人才都來自上海交大ACM班,我特地去上海拜訪了俞勇老師。

這里走出了一批計算機界的傳奇人物。據不完全統計,ACM班走出來的學生遍布在眾多人工智能方向,包括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林晨曦、壁仞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凌杰、禾賽科技董事長、首席科學家孫愷等等。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上海交大的王牌專業。

在AI江湖中還有一座高校星光熠熠——坐落于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當屬寒武紀科技。公司創始人陳云霽、陳天石兄弟,都曾就讀于中國科大少年班,是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的杰出青年科學家。2016年,兄弟二人聯合創辦寒武紀科技,成為AI芯片第一家獨角獸企業,并在2020年成功登陸科創板。

“AI四小龍”之一的云從科技也是中國科大校友企業。1981年,周曦出生于四川內江市,先后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取得了計算機博士學位。2011年,周曦放棄留美,選擇回到重慶研究AI,云從科技也在4年后誕生。去年5月,云從科技正式掛牌科創板。

活躍在AI領域的中國科大校友不勝枚舉: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商湯創始人湯曉鷗、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原阿里云首席科學家閔萬里、云知聲創始人梁家恩……隊伍壯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毋庸置疑,中國需要誕生自己的OpenAI,也終將誕生屬于自己的OpenAI。而在這條求知路上,出身于各大高校的中國AI軍團,正在浩浩蕩蕩集結,共同奔赴遠方。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投資界”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