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在2023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表示,數字人民幣的發展,主要以賬戶型數字貨幣為基礎。也就是說,代幣型數字貨幣是一個可能有發展空間的路徑,但是主流還是賬戶型的數字貨幣。
他表示,數字人民幣要深刻理解和堅持運用雙層運營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特點是動態演進,不是靜止固化的,是一個通過相互競爭來提高服務水平、促進創新的體系,也是一個多元并存的體系。
(資料圖片)
在雙層運營體系下,政策制定要讓數字支付系統獨立生存,要設定一個價格體系,讓數字支付系統能夠進行服務收費。其實費率可以很低,對于客戶來講影響相當小。如果沒有收費機制,就會導致交叉補貼和交叉銷售,支付系統服務商會把眼睛瞄向其他不該注重的方面。
以下為周小川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受邀參加2023中國(北京)數字金融第三屆論壇,與各位嘉賓一起探討數字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及數字支付特別是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前景。
今天大會的主題是“融合與升級:共建數字金融新生態。”我們看到,我們所在的麗澤金融商務區在建設數字金融生態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嘗試,努力通過數字金融來提升經濟活動的效率,服務廣大金融消費者。剛才也有很多領導發言、致辭,同時我們看到一些新產品和系統的發布,也非常令人鼓舞。我個人過去做過一些和數字貨幣相關的工作,也想在這里跟大家分享幾點意見,當然,我現在只是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來跟大家討論。
首先,今天的主題是金融生態,有很多需要討論的問題。大家在競爭性的雙層運營體系下,推動數字經濟生態發展,數研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這個生態中,必然會有的系統搞成功了,有的系統不太成功,有的系統成功了以后也要不斷升級,所以討論融合和升級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我前一段給上海科技大學作了一個關于數字貨幣的普及性講座。其中幾點跟大家分享一下。一是在數字貨幣發展生態中,支付系統的數字化和貨幣的數字化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從技術和系統的角度看,支付系統在用多種多樣的技術進行數字化。在這個過程中,支付系統的內容和工具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傳統的紙鈔,變成了數字貨幣。如果從演進結果角度來看,支付系統的數字化產生了多種支付產品,這些產品在發展了一定的階段以后,就需要強調互通性,會產生融合,同時也會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由于技術發展非常快,所以在支付系統數字化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升級。在數字貨幣的概念上,有一些發明者和系統建設者認為,只有自己的數字貨幣才是數字貨幣,不認可別人采用其他技術和模式的數字貨幣,多數人不贊成這種唯我獨尊的、排他的數字貨幣理念。也有一些自稱為穩定幣,但是否穩定,不能靠自己宣稱,要根據系統的設計和資產支撐安排,由客戶和市場來檢驗穩定不穩定。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最初叫DCEP(內部系統建設也一直沿用這一稱呼),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系統,所以電子化和數字化是緊密聯系、很難嚴格區分的。可能早期的電子化不完全是數字型的,但是中后期的電子化實際上跟數字化是混合在一起的,多數電子化進程也就是數字化進程。由于新技術的供給,有些事情從不可能逐漸變為可能。因此,從數字金融和數字貨幣的發展上來看,要主張廣義的支付系統數字化和數字貨幣,要慎用狹義的數字貨幣概念。
其次,隨著數字貨幣生態的發展,有一些概念會逐步理清,大家也在逐步摸索,實際上概念也在發生融合和升級。目前數字貨幣包括數字人民幣的發展,主要還是以賬戶型數字貨幣為基礎,當然,代幣型數字貨幣也是一個可能有發展空間的路徑,但是主流還是賬戶型的數字貨幣。另外,這也涉及到究竟是搞去中心化,還是繼續沿用中心化的路線的問題。在技術上講,數字貨幣和支付系統大量使用互聯網技術,所以互聯網技術本身和升級換代將對數字金融和數字貨幣有重要的影響。同時,支付終端包括桌面終端、移動終端和剛才郵儲介紹的預付卡等硬件介質,有些預付卡基于IC卡技術,也可以和數字支付體系融合互補。
所有這些應用都會依托于金融基礎設施,而基礎設施非常重要,基礎設施的很多概念大家都在討論,也存在著不同的認識和爭論,這都是好事。比如說,RTGS是指實時全額支付系統,當然,也不見得什么交易都要實時,有一些準實時的安排,在市場上可能是更有潛力的應用。對于基礎設施,一方面要實現系統的相互連接,一方面要實現通用性,最大程度上實現互通性。再比如,跨境、跨幣種的交易,前端由市場機構提供服務,但需要有中央銀行背景的清算系統在后臺提供支持服務。
第三要深刻理解和堅持運用雙層運營體系。雙層運營體系中,中央銀行是第一層,商業機構包括商業銀行、互聯網平臺公司以及電信運營商,作為第二層。這個體系的核心特點是動態演進,不是靜止固化的,是一個通過相互競爭來提高服務水平、促進創新的體系,也是一個多元并存的體系,這對一個大國來講可能更重要,也就是說,很難有人能夠準確地判斷某一個系統、某一種技術就一定比其他的系統和技術優越,所以應該允許多元并存,競爭選優。同時,在多元并存發展的過程中強調互通性,這就涉及到今天論壇的主題“融合”。而且,系統是動態演進的,過一段時間就要升級,通過升級加強互通性,也能夠引進更新、更高效的技術。
國際上有一種說法,就是央行自己發行的貨幣才是CBDC,其他商業機構的不是央行數字貨幣,不是法定貨幣,具有一定風險。其實這種說法有比較大的誤導性。因為在中央銀行的監管體系之下,多數商業銀行賬戶里的資金(M1)安全性相當高,并不是所謂商業性貨幣,更不能和某些金融科技公司搞的穩定幣或加密貨幣相提并論。
在雙層運營體系下,政策制定要讓數字支付系統獨立生存,要設定一個價格體系,讓數字支付系統能夠進行服務收費。其實費率可以很低,對于客戶來講影響相當小。如果沒有收費機制,就會導致交叉補貼和交叉銷售,支付系統服務商會把眼睛瞄向其他不該注重的方面,例如,有的系統服務商把支付作為門戶,后面通過倒賣數據或利用數據做其他業務賺錢,這就存在濫用數據的風險。或者把支付系統作為一個引流的入口,而不是把它作為獨立盈利的金融服務產品,這些都可能導致一些扭曲。我們相信,在雙層運營體系的發展中,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融合和升級逐漸得到優化。
我再強調一點,要堅持安全、便捷、低成本、反濫用等原則。安全歷來是金融,特別是貨幣的關鍵問題。由于技術成本越來越低、系統越來越便捷,濫用的成本也會越來越低。我所說的反濫用包括防止洗錢和武器交易。軍事沖突中的武器交易,以及芬太尼等毒品交易,大多是利用加密資產、穩定幣來進行支付,是一個需要重點防范的領域。此外,我們還要打擊跨境賭博、反欺詐。公安部反欺詐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破獲的很多案件都是利用加密資產進行跨境支付。這也是一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斗爭。新技術既可以給老百姓帶來福利,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這一點要在整個數字貨幣發展中給予高度關注。
最后,剛才聽到了大家在跨境交易方面所做的努力。跨境交易是央行數字貨幣重要的探索方向之一,既涉及到技術、系統,也涉及到政策取向。限于時間,我就不多介紹了。
總之,今天的數字金融論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論壇。大家可以通過交流,得到新的體會。我們可以看到金融機構最近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努力和探索,推出哪些新產品,我個人覺得收獲很大,希望跟大家更深入地交流,互相學習。
我就講這些,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