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總票代的大麥網無票可售,但競品平臺卻出現高價門票,與這樣的主辦方合作,大麥網既不抵制也不追責,眼瞅著消費者被“割韭菜”。被誤會扣票賣黃牛,大麥網其實一點都不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有網友在微信朋友圈吐槽,張惠妹重慶站演唱會,原價980元的門票,其在摩天輪花1350元買下。今天發現出票方是大麥網,合著大麥網這么明目張膽的扣票去賣黃牛,吃相真的要多惡心有多惡心。
(圖片來自網友微信朋友圈)
小編在大麥APP搜索張惠妹重慶站演唱會顯示,大麥網為“總票代”但顯示缺貨登記。點擊進入發現,兩個場次的演唱會(2023年10月27日19:00/2023年10月28日19:000)均顯示無票。
事實上,網友在摩天輪花1350買下的原價980元的張惠妹重慶站演唱會門票還算便宜。目前,摩天輪APP顯示,原價980元的門票已被商家炒到1612元一張。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摩天輪官網還宣稱“90%的演出票都打折!”
公開資料顯示,摩天輪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中國知名的現場娛樂票務平臺。根據官方說明,摩天輪自身不銷售任何票品和商品,平臺上的票品均由入駐平臺的商戶(簡稱“商家”)自行掛售。摩天輪要求所有賣家保證真票,假一賠三。如果用戶購買后出現假票問題,摩天輪將先行向用戶賠付,并追究賣家的法律責任。
大麥網作為總票代顯示“缺貨登記”,摩天輪商家卻有高價門票售賣。(注:網絡資料顯示,主辦方會給總票代一定數量的門票,以約定價格進行售賣,在開始前,主辦方會進行結算,沒有售出的部分可以退回給主辦方)
事實上,摩天輪上不僅有商家掛售,還支持個人轉賣演唱會門票。可以說,摩天輪是一個為黃牛服務的票務平臺。
小編在天眼查搜索“重慶中娛票務”,檢索出重慶中娛XX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簡稱“中娛傳媒”)符合票品提供條件。工商資料顯示,中娛眾星經營范圍涵蓋“承辦經批準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及體育賽事活動;票務代理;演出經紀”。
開甲財經致電大麥網客服,咨詢為何大麥網作為總票代為何顯示無票,但摩天輪平臺商家卻有高價門票。對此,客服給出的解釋為,大麥網作為總票代,負責出紙質門票,但并非所有的門票都來自大麥網。
果真如此,不是大麥網扣票不賣,而是張惠妹演唱會的主辦方扣票不賣,通過摩天輪平臺,堂而皇之的高價售票。
2019年11月,華夏時報發布《票務平臺無“票權” 大麥網何以突圍》一文顯示:作為票務代理,平臺方在一些演出上并不具有取票的優先權。大麥網向記者表示:大麥網作為票務代理服務商,更多的是服務的角色,控票權和定價權在主辦方手里。
然而,作為總票代的大麥網被誤會并不冤。畢竟總票代平臺無票可售,但競品平臺卻出現高價門票。與這樣的主辦方合作,大麥網既不抵制也不追責,眼瞅著消費者被“割韭菜”。
事實上,以大麥網在行業第一的地位,其有能力改變哄抬門票的惡習。正如房產中介的鏈家,帶領行業走上“真房源”。公開資料顯示,大麥網從2017年開始穩坐行業老大的位置,市場份額曾一度高達70%。今年以來,大麥網又迎來了業績大增,第二季度,大麥交易總額(GMV)超40億元,環比增幅超100%。
大麥網業績狂飆的同時,有關其“退票難”、“退票貴”的問題引發大量投訴。開甲財經注意到,黑貓平臺有關大麥網的累計投訴高達3.38萬件,近30日投訴超2600件。
公開資料顯示,大麥網成立于2004年,是中國領先的現場娛樂全產業綜合服務提供商,業務覆蓋演唱會、話劇、音樂劇、體育賽事、曲苑雜壇、親子、展覽休閑等多個領域。
2005年1月,大麥網獲得君聯資本投資的3000萬元A輪融資。2010年4月,大麥網獲得海納亞洲、君聯資本投資的1億元B輪融資。2017年3月,天下網商發布《阿里全資收購大麥網!談了三年戀愛終于領證》一文顯示:三年前(即2014年),阿里以D輪投資人身份進入大麥,持有32.44%股份。
完成收購后,阿里大文娛版圖包括:阿里影業、優酷土豆、UC瀏覽器、大麥網、蝦米音樂、阿里文學、阿里游戲、阿里體育、華數傳媒等。同年9月,大麥網舉行了戰略發布會,宣布成立阿里大文娛現場娛樂事業群。
在阿里大文娛旗下發展6年的大麥網,在2023年又有了新調整,母公司從阿里集團變為阿里影業。
9月19日晚,阿里大文娛集團旗下的阿里巴巴影業宣布將以1.67億美元(約合12.17億元人民幣)的總對價,收購經營“大麥”的全部股權。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集團將在阿里影業的持股比例上升至約54.26%。
有分析指出,雖然阿里大文娛板塊還包括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游戲、阿里文學等業務,但考慮到考慮到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如今作為六大業務集團之一被分拆出來的大文娛板塊,實際上只剩阿里影業、大麥網、優酷三大核心業務。
隨著阿里影業對大麥網的收購,阿里大文娛形成阿里影業與優酷雙足鼎立的局面。
今年7月4日,有市場消息稱,阿里正在對旗下視頻平臺優酷土豆資產進行戰略評估,其中一個選項是將優酷土豆注入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影業,也可能讓優酷土豆獨立上市等。不過,隨后該消息遭到辟謠。
值得注意的是,優酷當下獨立上市的市場環境并不好,長視頻長期花錢搶版權的混戰證明,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耐心且困難的生意。過去,市場對長視頻平臺看中的是發展遠景,現在更看中的是其盈利空間和能力。
據藍鯨財經此前報道,優酷相對于視頻行業領頭羊們已落后較多,不在一個梯隊之中。愛奇藝自多個季度盈利后預計將在2023年實現六年來的首次年度盈利,騰訊在線視頻CEO孫忠懷上個月也表示,騰訊視頻已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盈利,而優酷仍在單季度虧損之中。
與此同時,作為最具價值衡量維度的VIP會員,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早已分別超過1億,優酷則至今未公開其會員數據,或數據相去甚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