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市場的江湖一直風云變化。日前,廣汽集團公司公告稱,公司合營企業Chenqi Technology Limited(如祺出行)已于2023年8月18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根據招股書,此次募資金額中,預期將用約40%用于自動駕駛及Robotaxi運營服務的研發活動。
(相關資料圖)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今網約車存量市場已經問頂,各個玩家都競相追逐增量市場規模,自動駕駛也是各個玩家競逐的領域之一。雖然如祺出行是較早布局自動駕駛領域的平臺,但Robotaxi面臨著商業模式不明,以及滴滴等強勁對手的多重挑戰,未來是否會成為其第二增長曲線,也未可知。
累計虧損近20億
2019年6月,廣汽集團和騰訊聯合發起了如祺出行。成立初期,廣汽集團負責提供車輛與專職司機,騰訊則是提供底層地圖到交易等系統的全方位服務解決方案。
誕生至今,在兩位行業大佬的“夾持”下,如祺出行一路快馬加鞭,2022年4月完成超10億元A輪融資,2023年8月完成B輪融資,A輪融資不到500天,又向資本市場發起了沖擊,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申請,沖刺“自動駕駛運營科技第一股”。
根據招股書,廣汽和騰訊分別為如祺出行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其中,廣汽工業直接持股為15.31%,通過廣汽間接持股18.89%,騰訊持股為18.41%。此外,廣州市公交集團持股5.68%,小馬智行持股5.34%,合肥國軒持股為2.95%。
招股書顯示,如祺出行的業務覆蓋三部分,包括出行服務、技術服務以及生態服務。其中,出行服務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2020年-2022年,如祺出行的出行服務月均活躍乘客由33.81萬名增至120.38萬名;網約車訂單量由1670萬單增至6600萬單;出行服務交易額由4.89億元增至17.9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92%。與此同時,公司這一期間的營業收入也從4.04億元增至13.68億元,今年上半年達到9.13億元。
然而,漂亮的運營數據背后,卻是巨額的虧損,2020年-2022年,如祺出行凈利潤分別為-2.99億元、-6.85億元和-6.27億元;今年上半年,如祺出行凈利潤為-3.45億元,虧損額同比繼續擴大。三年半時間,累計虧損近20億。
此外,數據顯示,如祺出行資產負債率從2020年的18.1%逐步攀升,到2023年年中,已高達243%。截至2023年末,如祺出行賬面現金僅4億,短期借款卻高達12億。
若仔細觀察數據可以發現,如祺出行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征。數據顯示,大灣區核心城市的用戶滲透率超過30%。2022年,廣州如祺出行網約車服務訂單量達到3420萬,占據訂單總量的51.8%。
在招股書中,如祺出行將自己的打法總結為“漣漪模式”,首先篩選經濟發展程度高、社會經濟互動頻繁的城市集群,然后根據經濟規模、文化影響和出行便利等因素,在這些城市集群中進一步選擇中心城市立足,開拓網約車業務市場,再從中心城市向周邊城市擴散。
對比滴滴等同行,如祺出行聚焦地也僅僅只有廣州、深圳、佛山、珠海等9個城市。招股書顯示,按照2022年交易額統計,如祺出行是粵港澳大灣區第二大出行服務平臺。而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3月滴滴出行用戶數超過4000萬名,花小豬超過500萬名,遠遠超過如祺出行。
如今網約車市場存量已經穩定,如祺出行到底是背靠大灣區,還是只能靠大灣區,質疑聲音也從未停止。
第二增長曲線?
事實上,網約車江湖上的斗爭從未停止,不管是存量市場的服務之爭,還是增量市場的規模之爭。當網約車市場已成紅海,自動駕駛便成了各個玩家競相追逐的新賽道。
此次赴港上市融資,Robotaxi是如祺出行融資的重點。招股書顯示,此次募資金額中,預期將用約40%用于自動駕駛及Robotaxi運營服務的研發活動,Robotaxi預期于2026年左右實現商業化,并在2030年前,Robotaxi將進入成熟的商業化階段,并在全球主要地區廣泛采用。
據悉,Robotaxi是如祺出行自主研發的開放性運營科技平臺,定位為連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及汽車制造商,在公司的混合運營模式下提供與有人駕駛網約車服務相若的Robotaxi出行選項。該平臺可以兼容不同類型的自動駕駛技術及Robotaxi車型,通過云端技術,實現對Robotaxi的遠程管理及控制,提高車輛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可有效地將公司平臺上的車隊運力最大化。
事實上,如祺出行是國內比較早布局就布局Robotaxi的平臺。2021年,如祺出行開始Robotaxi的開發及商業化,于2022年發布有人駕駛網約車和Robotaxi混合運營平臺,2023年4月成為國內首個以自主研發的Robotaxi車隊進行示范運營的出行服務平臺。
雖然對一直發力自動駕駛,但就營收數據來看,網約車依舊是主力,自動駕駛的收入微乎其微。在收益欄中,Robotaxi被分類到出行服務業務的“其他”項中,“其他”項的收入自2020年以來持續下滑,2023年上半年收入僅100余萬元。“網約車運力過剩,自動駕駛是各個玩家競逐的新賽道,但就顯示情況而言,雖然具有一定的前景,但是真正落地需要長期的投入,能否落地還有待檢驗。”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藍鯨財經記者。
據悉,自2016年,滴滴開始布局該業務,并計劃通過其網約車平臺運營超過1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2020年8月,曹操出行則與深圳元戎啟行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目標是在2022年杭州亞運會期間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自2020年12月底開始,T3出行也積極搭建自動駕駛運營平臺。
“自動駕駛需要重度依賴高精城市地圖,當然車輛自身的硬件軟件素質也要跟得上,因此受到影響的因素就比較多,目前還沒有完全非常成功的案例。”上述業內人士接著分析稱。
從去年開始,有關于自動駕駛的負面消息也層出不窮,也有人認為“L3恐怕十年之后都不能真正落地”。Robotaxi到底可以給如祺出行帶來多大的發展空間,也還未可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