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消息!百萬元起拿下牌照!保險中介機構轉讓信息刷屏,成本高企成主因?

發布時間:2023-02-14 16:34:42  |  來源:北京商報  

“轉讓區域保險代理牌照,有3家分公司,7天可以變更完股權”“轉讓區域保險代理牌照,沒有債權債務,整體轉讓價格240萬元包含居間費和托管資金”……2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在多個保險同業交流群中,頻有保險中介牌照轉讓信息發布。記者通過代理出售保險中介牌照的相關人士進一步了解到,保險中介牌照轉讓數量較疫情前有著明顯的增幅,如今其接觸到的全國性牌照就有四五十家標的在轉讓。那么,保險中介牌照轉讓信息呈刷屏之勢,成因幾何?

牌照百萬元起

當前保險中介牌照轉讓信息并不鮮見。2月13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市面上轉讓的保險中介牌照一般涉及全國性保險中介機構或區域性保險中介機構。牌照轉讓主體主要包括保險代理公司、保險經紀公司以及保險公估公司。


【資料圖】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牌照轉讓信息并聯系到代理轉讓的相關人士了解到,一家轉讓中的遼寧區域保險代理牌照,價格為100萬元,分公司5家左右。需要關注的是,不同區域的保險中介牌照價格不一。從一家北京區域保險代理牌照轉讓信息來看,該公司注冊資金200萬元,名下包含一個北京公戶的車牌,整體轉讓價格240萬元,包含居間費和托管資金。

有的牌照雖然低至百萬元左右,但也有全國性保險代理牌照百分百股權轉讓價格達2000萬元。據了解,該全國性保險中介機構注冊資金為5000萬元,含網銷資質,附帶的省級分支機構遍布北上廣等保費大省。

上述相關人士在發布信息時還會附上“自成立以來主體公司無監管處罰”“沒有債權債務糾紛”“股東結構簡單”“變更周期快”等重要信息。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家保險中介機構高管處了解到,以北京區域保險代理牌照轉讓信息為例,價格相對合理。不過,如果價格相對低的牌照,則需要考慮牌照是否“干凈”、有無業務糾紛等情況。

保險中介牌照誰在買?一位負責代理轉讓牌照的資深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前幾年基金公司、P2P公司為主要收購方,而如今大部分收購方為國企、上市公司,該人士也表示,近兩年曾將保險中介牌照標的推薦給過知名車企。

從國企、上市公司、車企對于保險中介牌照需求來看,近兩年,保險中介牌照獲批趨嚴,各路資本放棄申請轉而通過收購的方式獲得變成了主要原因。在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看來,首先,國企、上市公司和車企往往都有著較穩定的保險資源,獲得保險中介業務經營資格有利于進下拓展產業鏈,發揮產業協同效應,構建更好的企業生態圈。其次,由于保險業是特許經營行業,保險代理機構和保險經紀機構都需要取得監管部門的經營許可證才可以經營相關業務。但是,通過自身來申請牌照需要走流程,手續比較繁瑣,直接收購牌照會更簡單、便捷。

生意難做

保險中介牌照轉讓信息刷屏,這一趨勢似乎正“愈演愈烈”。

“疫情前保險中介牌照出售的數量并沒有很多,我能接觸到的也就一二十家。自疫情以來,這一數量則有著明顯增幅,如今我接觸到的全國性牌照就有四五十家標的在轉讓。”北京商報記者通過上述資深人士了解到。

對于牌照轉讓信息屢見不鮮的情況,一位保險中介機構高管表示,運營一個牌照是有成本的,對于一家保險中介機構而言,業務若不能維持,牌照成本很難負擔,便可能出現牌照轉讓這一情況。“目前保險中介牌照運營成本較大,最簡單、最基本的運營,每個月差不多就需要五六十萬元。”該保險中介機構高管還補充表示,每個月五六十萬元的開銷還不算多,因為場地、人員、社保都屬于固定的開支,而如果沒業務、沒人員也沒辦公場地,牌照則可能被注銷。

縱觀近年保險中介發展情況,保險中介牌照轉讓數量激增除了受疫情影響,還有監管趨嚴等因素交織。“保險中介機構的經營有很多合規要求,而且對經營者的素質和能力要求很高,如果經營不善,可能做兩年就做不下去了。”上述保險中介機構高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對于保險中介機構牌照轉讓數量增多,在李文中看來,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一,保險業嚴監管一直在持續中,對于那些缺少穩定客戶資源的中介機構來說,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二,近年來,新冠疫情及國際局勢對經濟發展形成較大沖擊,同時也傳導到保險業,保險中介在其中受到的影響更直接。三,互聯網保險的快速發展使得保險公司直銷變得更便捷,也對保險中介形成了擠壓。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609家,其中,保險中介集團5家,保險專業代理公司1733家,保險經紀公司494家,保險公估公司377家。從保險中介市場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來看,“多散亂”一直是影響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沉疴頑疾。近年來,關于保險中介監管的文件頻頻出臺,如銀保監會中介部下發《關于印發保險中介機構“多散亂”問題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加大對違規機構的清退力度。從各地的舉措看,2022年,廣西率先制定首個地方性保險中介行業服務規范。重慶銀保監局中介處發文提出,對保險中介機構實行分類治理,強化保險中介股東和高管監管。

那么,隨著嚴監管持續加之生意難做,未來保險中介機構轉讓牌照的情況是否會持續增加?李文中表示,當前,市場上的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和保險經紀機構已處于相對飽和狀態,激烈的市場競爭讓一些中介機構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因此未來牌照轉讓應該會比較多。

路在何方

保險中介牌照轉讓數量激增的背后,數以千計的保險中介機構及保險兼業代理機構離場潮出現。此外,自2021年以來,選擇主動退場的保險中介機構也不再是“曇花一現”。

2021年11月,江蘇華威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宣布主動退出保險代理市場,成為國內首家主動退出市場的保險中介機構,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監管政策和市場環境的共同作用下,或有越來越多的保險中介機構自愿告別市場。

在淘汰、清退或將持續的大環境下,保險中介市場正在重塑。而對于保險中介機構而言,當前面臨一定的發展困境。在李文中看來,在眾多的保險中介機構中,大量是一些中小機構,自身力量薄弱,內部制度不健全,缺少穩定的客戶資源,一方面業務發展乏力,另一方面越來越難以適應監管的嚴格要求。

作為保險產品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保險中介市場的發展關乎著保險業的發展。因此,保險中介市場朝著規范的方向發展有著一定的必要性。

銀保監會中介部主任姜波在2022年4月曾撰文表示,目前,保險中介機構質量同行業高質量發展和消費者多元化保障需要之間還存在差距,有的機構經營管理尚未擺脫粗放生長方式。保險中介監管要準確、清醒把握這一現狀,通過完善市場規則、規范市場行為、引導優質發展、提升服務,推動保險中介行業在“量”的基礎上實現“質”的優化。

那么,保險中介機構如何順應當前更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李文中表示,未來中介機構的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是機構建設要逐步向集團化方向發展,整合資源,加強企業自身建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要加強保險科技的應用,不斷提升保險中介服務質量與水平,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 保險中介機構 保險代理 北京商報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