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漲幅創歷史新高 原油市場都發生了什么?

發布時間:2020-06-09 10:23:40  |  來源: 國際金融報  

據wind數據,北京時間6月8日,美國NYMEX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盤中一舉升破40美元/桶,最高至40.44美元/桶,創下3月6日以來新高。截至記者發稿,漲0.66%,報39.81美元/桶。

當地時間6月6日,原定于6月9日開幕的第179屆歐佩克大會及第11屆OPEC+部長會議提前召開,各產油國最終就延期第一階段減產協議一個月至七月底達成共識。這項長期減產協議將全球原油供應削減近10%,已幫助油價在過去兩個月持續反彈。

當地時間6月7日,沙特阿美宣布大幅提高7月原油售價,對亞洲市場漲幅達20年內最高。

減產協議延長

為應對疫情導致的石油需求萎縮,4月12日,OPEC+達成歷史性減產協議,自5月1日起啟動首輪減產,規模為970萬桶/日,為期兩個月,相當于全球石油供應總量的10%。自2020年7月起至年底,減產規模縮減至770萬桶/日,自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減產規模為580萬桶/日。

減產措施實施后,油價快速上漲,在剛剛過去的5月,國際原油市場迎來史上最大月度漲幅。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漲幅高達85.02%,穩定至30美元上方;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漲幅也超40%。

按照計劃,OPEC將在6月9日-10日召開會議,以確定平衡市場所需的進一步行動。而隨著油價快速上漲,上月底,OPEC輪值主席國阿爾及利亞提議將本次會議提前至6月4日,但由于產油國之間分歧尚存,會議并沒有如期舉行。

6月6日,OPEC與非OPEC產油國以視頻方式召開部長級會議,并就減產事宜達成協議。會議發表聲明稱,產油國同意將日均970萬桶的原油減產規模延長至7月底。同時,包括伊拉克和尼日利亞在內的一些國家已承諾全面實施減產措施,并在7月至9月期間進一步減產,以彌補5月和6月未能實現減產目標的損失。為了保證減產執行情況的公平、及時和公正,OPEC與非OPEC產油國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將密切觀察世界能源市場、石油生產水平等,并將每月舉行一次會議,直至2020年12月。

但產油國并非一團和氣。據路透社消息,墨西哥能源部長羅西奧·納赫勒(Rocio Nahle)6月6日表示,墨西哥將退出延長到7月的OPEC+減產計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市場憧憬經濟復蘇的背景下,OPEC延長減產協議對油價偏正面,但更多是“錦上添花”,主要是隨著油價走高可能加劇投資者對原油市場供需再度失衡擔憂。在需求方面,投資者對疫情二次沖擊擔憂尚未消除,全球經濟處于衰退期;供給方面,原油價格走高可能激發包括頁巖油在內的供給增加,目前主要產油國財政、經濟普遍吃緊。

沙特提高石油出口定價

目前,主要產油國正在用一切工具來設法提振油價,并且彌補因價格戰和疫情影響而損失的石油收入。

當地時間6月7日,沙特阿拉伯全面上調了7月份的原油出口官方價格。數據顯示,面向全球各地區的官方售價均有所上調,其中對亞洲市場的原油售價漲幅最大。面向亞洲客戶的7月份所有等級原油價格上調了5.60美元/桶到7.30美元/桶不等,阿拉伯輕質原油價格每桶上調6.10美元,達20年以來的最大漲幅。

沙特的月度官方售價一直是全球原油市場上最受關注的數據之一。按照傳統,沙特阿美公司通常會提前一個月(在前一個月的5號前)發布其官方售價,但2020年上半年,受沙特和俄羅斯等國的影響,沙特阿美公司已多次推遲原油售價的公布時間。

今年3月,沙特和俄羅斯就減產一事未能達成一致,于是作為反擊,沙特阿美大幅下調了官方售價,價格戰全面爆發。

據彭博社報道,亞洲是沙特阿美最大的地區市場,占沙特石油銷量的一半以上。總體而言,沙特原油價格的上漲抹去了該國在與俄羅斯為期一個月的價格戰中所做的幾乎所有折扣。

分析普遍認為,沙特希望通過提高原油售價對沖減產和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但也會一定程度增加煉油廠的成本。

中長期低油價是常態

盡管產油國達成了減產協議等多重因素利好油價,但瑞銀認為,OPEC成員國素來執行力不高,未來不一定會充分兌現進一步減產的承諾。利比亞正在恢復中斷的生產;伊拉克必須付錢讓國際石油公司減產,而且用于發電的天然氣相關損失也將成問題;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和阿曼承諾的近120萬桶/日的額外減產也不太可能延長;價格上漲會使得北美結束停產,這可能還會增加100萬桶/日的額外供應量。“這些因素可能會阻礙OPEC完成讓石油市場恢復平衡的使命,因此,我們重申謹慎短期展望,特別是考慮到石油庫存仍在增加的情況”。

周茂華表示,短期看,原油價格在目前水平再度大幅走強的可能偏低。“一方面,全球經濟尚未擺脫衰退。美國失業率達兩位數,短期經濟難以走出衰退。另一方面,全球經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目前,全球疫情形勢嚴峻,歐美、拉美等經濟體疫情仍呈現快速擴散態勢,由于歐美多個經濟體解封復產及社會騷亂,如果暴發全球二次大流行,可能對歐美等經濟體構成嚴重的二次沖擊”。

周茂華認為,中長期低油價將是新常態。“‘后疫情時代’疊加全球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等,將繼續拖累全球需求釋放,全球能源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回到疫情暴發前水平,而全球能源供給格局已在發生變化。例如:美國趨近于能源獨立,全球新能源技術發展與廣泛使用等。(李曦子)

關鍵詞: 油價 原油市場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