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疫情持續(xù)呈現多點散發(fā)、局部聚集的態(tài)勢。武漢本輪疫情的毒株經市疾控中心病毒基因測序顯示,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BA.5.2進化分支。30日,武漢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所長楊小兵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介紹奧密克戎變異株特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病毒持續(xù)變異
BA.5. 2傳染性越變越強
楊小兵指出,通過對現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學分析,本輪毒株傳播呈現四大特點,容易造成感染者短時間內快速增長:
一是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傳染性強。奧密克戎變異株是目前變異程度最深、突變最多的新冠病毒變異體,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關切變異株,從今年1月至今,奧密克戎主導了全球新冠疫情。當前,我國多地流行的毒株均為此變異株。該變異株傳播能力較之前的毒株有顯著增加。現有證據表明,奧密克戎變異株BA.5. 2是目前傳播力最強的流行株之一,易造成較大范圍傳播。
二是經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發(fā)現,大多數感染者多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一旦在檢測中發(fā)現核酸陽性時Ct值較低,病毒載量高,容易大量增殖和排毒,傳染性更強,病毒已造成周圍人群感染。
三是潛伏期和代間距短。感染者從被感染到傳染人平均僅為2天時間,最短僅需24小時左右,為疫情防控帶來了更大難度;同時由于潛伏期較短,大多數人感染奧密克戎毒株后,多無癥狀或發(fā)熱、咳嗽等癥狀輕微,少部分感染者被發(fā)現核酸檢測陽性時,已在家庭、社區(qū)等人群中造成隱匿性傳播;
四是傳播方式仍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為主,也可通過氣溶膠傳播和物表接觸傳播,病毒載毒量高、復制快,使疫情容易迅速發(fā)展,最重要的防控手段還是阻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者,這些措施包括規(guī)范戴口罩、手衛(wèi)生等防護、保持社交距離、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等。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保持社交距離
盡管新冠病毒一直在發(fā)生變異,給我們帶來的防控壓力持續(xù)增加。但是,始終堅持現有的防控措施,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持“動態(tài)清零”總方針不動搖不放松,仍然能夠有效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BA.5. 2。
在疫情防控的攻堅時期,楊小兵提醒市民增強個人防護意識,防疫不放松。首先,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huán)境衛(wèi)生依然十分重要。自覺養(yǎng)成規(guī)范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肘部掩住口鼻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近期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不聚集,保持社交距離,盡量不聚餐聚會,這樣就減少了與病毒接觸的機會,從而降低被感染的幾率。
“為了盡可能把潛在感染者全部摸排出來,短期多輪次的核酸檢測是必要的。”楊小兵表示,市民群眾應主動及時參與擴面核酸、做到“應檢盡檢”“快篩、快檢、快管”;同時,還未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種或加強接種的人員,尤其是老年人群,要盡早到就近的接種點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鞏固免疫屏障;做好個人健康監(jiān)測,一旦出現發(fā)熱、咽痛、咳嗽等疑似癥狀,主動聯(lián)系社區(qū)工作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及時到發(fā)熱門診就醫(yī)排查和診療。
其次,主動加強行程報備,7日內去過中高風險地區(qū)或與確診患者、無癥狀感染者有接觸史和軌跡交叉的請主動報備,配合流調排查、落實健康管理;所有外地來(返)漢人員應提前主動在“微信—服務—防疫健康碼”界面或“武漢戰(zhàn)疫微信小程序”,點擊“外地來(返)漢人員信息申報”在線填寫相關信息進行報備;出入居民區(qū)(村)、單位、公共場所自覺掃場所碼、查驗健康碼和通信行程卡、配合測溫。
疫情防控成果來之不易,防疫還須慎終如始。當前,全市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楊小兵呼吁廣大市民朋友,堅持就是勝利!繼續(xù)支持配合各項疫情防控措施,非必要不出市、非必要不跨區(qū),實行從家庭到單位“兩點一線”出行,堅決筑牢疫情防控防線,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
(來源:長江日報 編輯:余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