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兩會大幕正式開啟,毫無疑問,今年武漢的相關代表和企業家是兩會關注熱點之一。近日,證券時報記者采訪到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作為全球光模塊產品核心供應商,他向記者分享了關于建設武漢創新中心、“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發展等建議。
華工科技疫情以來的生產經營情況也受到關注,馬新強介紹,一些疫情帶來的直接影響正在逐步被消化,華工科技現在是滿工超產狀態,一季度訂單、發貨均同比增長30%,恢復情況良好。
支持武漢打造“芯屏端網”產業集群
今年兩會,馬新強帶來3份建議,均是和武漢密切相關。主要內容包括關于支持武漢市打造世界級“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的建議,關于加快構建長江經濟帶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體系的建議,以及關于支持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的建議。
馬新強指出,武漢擁有良好的科教優勢,是國家重要的信息光電子產業基地,聚集了一批具備相當實力的企業,主要業務涉及光纖光纜、光芯片、光電器件、光接入設備等多種類別,具備一定規模的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在中國光通信產業中占據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但他也指出,目前武漢的光電產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包括具有世界影響力,在資本輸出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產業化能力位居世界行業頭部的總部企業數量不多,品牌影響力有限,產業鏈條還需進一步完善等。
而且馬新強還表示,由于中高端芯片大都用在高端通信產品、工業設備、存儲設備中,一旦芯片出現問題,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大多數國內客戶不愿、不敢使用,難以完成“進口替代”。
為更好地在5G、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建設中承接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地方產業優勢,確保芯產業鏈安全,助力武漢市、湖北省對沖疫情不利影響,形成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動能,馬新強建議支持武漢打造世界級“芯屏端網”產業集群,包括建議構建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創新平臺、集聚產業發展的智力要素資源;利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重點建設開放式硅光子工藝平臺,提升流片效率;支持華中科技大學等“985”高校創立微電子一級學科,創新現有研究生培養模式,建設應用型微電子國家級人才培養高地;構建有利于武漢芯片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等。
另外,作為武漢本地企業,馬新強還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長江經濟帶省市密切合作,為長江經濟帶各省市構建一體化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體系打下了良好基礎。
疫情影響正在逐步消化
華工科技作為全球光模塊產品核心供應商,以激光技術及應用、傳感器為主營業務,近年來形成了從半導體激光器芯片到激光器到裝備再到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完善的產業布局。據馬新強介紹,華工科技核心客戶涵蓋ICT、3C、汽車、工程機械、船舶、軌道交通、新能源、家電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作為武漢本地企業,疫情以來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也備受關注。
馬新強介紹,從2月上旬開始,華工科技核心業務經政府批復后分類分批推進復工復產,3月20日實現全面復工復產,4月初產能恢復,現在是滿工超產狀態,一季度訂單、發貨均同比增長30%,恢復情況良好。
馬新強表示,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使華工科技,也讓大部分湖北省企業經受了巨大的壓力測試,從一些企業已發布的一季報來看,除與疫情相關的設備、醫療企業、線上教育等企業獲得了較為充分的發展,其他企業都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影響了一季度的發展節奏。總的來說,一些直接影響正在逐步被消化。
華工科技相關業務也與兩會期間的熱點“新基建”密切相關。馬新強稱,從信息基礎設施這個角度,隨著5G網絡、數據中心建設的加速推進,會直接拉動公司光通信業務發展,間接拉動激光裝備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