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致需求供給雙萎縮幾乎所有行業都受沖擊 各國需加強政策協調合作

發布時間:2020-04-03 09:22:24  |  來源:南方日報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8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59萬例,疫情對環球經濟的影響巨大,金融市場在過去數周經歷了劇烈動蕩。在此背景下,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曾智華,問策危中之機。

疫情致需求供給雙萎縮幾乎所有行業都受沖擊

南方日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的傳播,對世界的經濟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哪些經濟體及行業面臨的挑戰最為嚴峻?

曾智華: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首先是總量上的急劇下跌。除了中國和日本之外,歐美是世界經濟的主要部分,如果疫情在歐美按照現在的速度暴發下去,政府將不得不采取更大規模的管控措施,對經濟的沖擊就是第一階段對中國的影響的數倍之多。由于疫情不僅導致大量的需求端的縮減,同時嚴重沖擊全球供應鏈,使供給停滯不前。如目前緊缺的醫療防疫物資,供給遠遠無法滿足需求。但由于產能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恢復,這種狀態必將持續一段時間。

但從結構來看,疫情的沖擊對各個經濟體,和各個行業的影響總是不一樣的。首當其沖的就是旅游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尤其是航空業)和實體零售業。但由于這次疫情導致的是需求和供給雙萎縮,因而除了少數與抗疫相關的行業外,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會受到多多少少的沖擊。

南方日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加劇動蕩,從目前形勢來看,是否意味著新一輪國際金融危機已經爆發?是否會引發世界經濟衰退?

曾智華:市場的動蕩主要是由于疫情沖擊實體經濟所引起的。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中小企業壞賬增加,面臨資金鏈斷裂甚至倒閉的風險,很有可能引發金融市場本身的危機。所以,市場的未來走向將取決于全球主要經濟體在多快的程度上能夠控制住疫情。

從目前所產生的影響來看,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已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照經濟學定義,經濟只要兩個季度連續下降,就算進入衰退狀態。高盛預計美國經濟在第二季度將下降24%;德意志銀行估計下降12.9%;美洲銀行也預計下降1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全球冠狀病毒大流行的影響將“相當嚴重”。

疫情加速一些產業發展要提供公平增長的環境

南方日報: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重重挑戰,如何保持貿易穩定及產業鏈穩定?對于世界經濟在2020年抵御困難、協同發展,您認為應從哪些領域和產業突破?各國政策上應提供怎樣的支持?希望聽聽您的建議。

曾智華:面對目前的挑戰,幾乎所有國家都在采取一系列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應對。這些措施都很及時,必將在不同程度上減緩疫情對經濟和社會帶來的沖擊。但為使這些措施更好的發揮作用,這些措施必須對癥下藥,并在國際上有充分的協調,以最大程度保證全球供應鏈的運轉和抗疫措施的有效性。

另外,疫情也將加速一些產業的發展,如醫療健康、網絡購物、網絡辦公、網絡學習,以及制造業和物流業的數據化和人工智能化等。這就需要為這些行業提供更多的公平增長的環境、減少管控,同時通過經濟刺激計劃,加快中小企業生產和經營的電子化和數據化進程。

受打擊最大的是汽車等產業鏈延伸最廣的行業

南方日報:在疫情影響下,消費需求萎縮,有分析人士擔心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導致“逆全球化”的浪潮抬頭。您如何看待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前景?

曾智華:隨著疫情在全球多國多點暴發,許多國家臨時采取關閉邊境、停產停工、封鎖城鎮等非常措施,全球供應鏈遭受嚴重沖擊。由于原材料或零部件短缺,即便是不停產停工的地區也無法進行正常的生產活動。其中受打擊最大的就是一些產業鏈延伸最廣的行業,如汽車、電子、醫療物資等行業。

在這種情況下,疫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某些重要行業(如制藥業)的本土化和地區化,以及全球產業鏈在某種程度上的調整,即出現所謂的“逆全球化”趨勢。但另一方面,全球產業鏈的形成非一朝一夕,是一個市場競爭和分工的結果。很多產業的形成需要一個人力、技術、物流、產業配套及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生態系統,因而并非所有的地方都能承接這種產業鏈。鑒于此,我認為在短期內不大可能有很大的變化。

目前,各國需要的是通力協作,保障商品的自由流通,特別要保障藥品、醫療器械、生活必需品供應鏈的順暢,并為市場急需的商品優先開辟物流綠色通道。同時政府要向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緊急援助,如臨時工作津貼,資金擔保計劃,延期納稅、免繳滯納金,向企業提供優惠貸款以及減免稅收等措施,以保證企業渡過難關。

南方日報:珠三角是全球重要的供應鏈環節,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已經進入火熱的復工復產進行時。中國復工復產對于疫情期間的全球供應鏈穩定能帶來怎樣的作用?

曾智華:作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中國擁有全球產業鏈的1/4還要多,從低端的紐扣、口罩鼻架條,到高端的手機電腦配件,大多在中國生產、裝配。一個月前大家都還在擔心中國停產停工,將迫使海外很多企業停產或減產。沒想到一個月后全球的經濟都被疫情綁架。在這種情況下,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中國國內復工復產的速度不斷加快,將對世界經濟意義非常重大。

現在全球除了生活必需品外,醫療防護用品如口罩、呼吸機、防護服、護目鏡等都非常緊缺。中國復工不僅有助于全球供應鏈的延續,而且還可以為全球的防疫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珠三角地區作為中國的一個生產重地,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世界各地疫情暴發和經濟恢復的周期不同,將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持續影響。目前非常需要的是各國加強政策協調和合作,盡量降低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產生的負面沖擊。(唐子湉)

關鍵詞: 政策協調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