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如何在2019年貫徹落實?1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財政部部長助理許宏才、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介紹本部門具體舉措并答記者問。2019年,各部門將做實做細各項工作,發揮合力,確保實現一季度經濟發展良好開局,保持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投資,圍繞“建設、改造”發力
近期,一批“補短板”的項目投資陸續獲批,2019年投資走向備受關注。連維良表示,發揮好投資關鍵作用,重點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圍繞“建設、改造”兩個關鍵詞加大投資力度。
“建設”主要在五個方面:一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二是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市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脫貧攻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加強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加強民生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力度,尤其是補上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方面的短板;五是加強生態環保和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改造”主要是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同時發改委還將在投資環境、項目推進和資金保障三個方面下功夫。包括推動在全國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減一半,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爭取在一季度預下達大部分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加快開工已納入規劃的重大項目;加快發行和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在建工程及補短板重大項目建設等。
連維良表示,“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重在形成精準投資、有效投資,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在投資重點上突出補短板,在項目選擇上突出納入規劃的項目,在投資決策上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補短板、穩投資、防風險相統一。”
財政政策,更大規模減稅降費
2019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具體怎么做?
許宏才表示,“加力”是指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和支出力度。減稅降費要堅持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相結合,清理規范地方收費項目,加大對亂收費查處和整治力度;財政支出要依據經濟形勢和各方面支出需求,適度擴大規模,同時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支持重大在建項目建設和補短板。
“提效”指的是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高配置效率就是要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該保的支出必須保障好,增加對脫貧攻堅、“三農”、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等領域投入;該減的支出一定要減下來,嚴控“三公”經費預算,一般性支出要壓減5%以上,取消低效無效支出。提高使用效益,就是要將預算績效管理貫穿預算編制執行全過程,繼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
以減稅降費來說,據介紹,通過深化增值稅改革、實施個人所得稅改革、出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和經營服務性收費等舉措,2018年全年減稅降費規模約1.3萬億元。2019年在此基礎上還要有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為明顯的降費,包括對小微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積極研究制定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清理規范收費等。
“我們相信隨著減稅降費政策逐步落地,將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振市場信心,促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許宏才說。
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精準滴灌
2018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并根據形勢變化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調節措施。
“總的來看,各項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為穩固。”朱鶴新介紹,初步統計,2018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6.17萬億元,同比多增2.64萬億元,多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年末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5%,較上年末提升0.8個百分點。前11個月,普惠口徑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7.1%,小微貸款授信戶數較上年末增長28%,各種利率穩中有降。
“穩健”同樣是2019年貨幣政策的總基調,但保持穩健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朱鶴新說,貨幣條件要與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保持松緊適度,既要總量合理,也要優化結構。
一方面,把握好總量,為實體經濟提供足夠的金融支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應與名義GDP增速大體匹配。同時,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要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另一方面,精準把握流動性的投向,做好定向調控和“精準滴灌”,特別是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鄉村振興、“雙創”以及推動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針對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問題,朱鶴新表示,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正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打通環節,提高效率。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解決好資金成本問題,通過流動性的支持來引導資金價格下移,降低成本;三是在補充資本方面做出更好更多的安排;四是風險防范。(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