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服務業造成了嚴重沖擊,但也催生了供應鏈經濟的快速發展。特殊時期下,在線辦公、在線醫療、在線采購的新型經濟需求井噴式爆發。
日前,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貿易投資促進部、中國服務貿易協會舉辦的“全球化,在線啟航——助力外貿企業出海線上論壇”上,中國服務貿易協會首席專家、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原副會長張偉作出了如上判斷。
本次論壇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外貿企業在特殊形勢下的發展模式創新以及數字化轉型新思路。國際貿易領域的企業家、外貿專家進行了線上演講,吸引超過6000人次在線同步觀看。
張偉在發言中就疫后數字投資、數字服務及監管提出了三點建議,鼓勵企業關注5G網絡建設、人工智能、新物流、跨境服務等新思維,樹立發展信心。
張偉認為,當前數字服務有四大發展趨勢:一是供應鏈將運用新技術構建大數據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采購過程的全程化,采購商與供應商的在線協同,采購需求、用戶與采購的在線協同,將實現從尋源、訂單、收貨、結算到付款的全面數字化。無接觸式配送新模式興起涉及區域選址、設備選型、消毒、防控、貨物安全、恒溫、冷藏、包裝、垃圾的處理,這些新商機值得商家關注。二是倉儲物流新業態。新技術、新裝備逐步在冷鏈物流行業推廣應用,加快了自動分解、智能物流裝備、物流供需匹配、平臺建設的發展。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物流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催生了新的物流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比如車貨匹配、眾包運力、多式聯運等。三是在疫情下許多餐飲企業無法正常營業,京東、順豐等有直營能力、直銷能力,在全程供應鏈上有布局的企業抓住了商流和物流兩端,這一發展也值得關注。四是國際物流直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海外倉建設迎來新機遇。
對于疫情下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與會嘉賓分享了各自的觀點。對于如何高效開展無接觸式銷售,外貿牛聯合創始人、廈門谷道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松青提出利用好谷歌搜索引擎、搜索排名、建立獨立站、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及直播與用戶進行更多交互等銷售建議,倡導企業做到“深挖洞、廣積糧、高筑墻”,在效率與產品、資金與人才、銷售與品牌上做到“兩手抓”。深圳拓撲創始人、浙江大學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大講堂專家盧聰提出,疫情之下,外貿企業線下開發客戶渠道受阻,線上拓展客戶渠道出現新機遇,外貿公司應在獲客及運營方式上找準方向,加大區域拓展力度,適時調整出口對象,挖掘新的藍海市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師認證服務特聘專家、清華大學國際服務外包人力資源研究院特聘專家劉曉玲提出,非常時期各公司需增強對供應商、物流、展會、新的產品線、線上平臺宣傳等多個領域的風險防控意識,在整合供應鏈與物流資源的同時,員工也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專業技能,共同抓住市場新機遇。(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