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綠城中國2019年業績線上發布會上,綠城中國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張亞東向外界傳達了幾個重要信息。
總結來看,第一,抓好投資、關注利潤和保證現金流安全是2020年的重中之重;
第二,未來5年,綠城在規模上將會主動控速發展,以保底每年15%以上的增長速度前行,預計2025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其中重資產投資板塊超過3500億元,輕資產代建業務規模超過1500億元;
第三,堅守產品和服務核心價值觀,在輕資產代建業務板塊和“綠城+”兩大板塊發力,今年力爭綠城管理登陸中國香港資本市場,有可能將“綠城+”這個生活服務平臺獨立出來,經過一段時間培育創新,以數百億元為基礎的收入發展,未來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成為綠城中國下一個大的利潤增長極。
抓好投資聚焦利潤
根據綠城中國財報披露,2019年,公司年度收入615.93億元,實現除稅前利潤99.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25.9%;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人民幣43.36億元,同比增長14.2%;毛利率達25.4%,同比增長2.6%;總合同銷售金額約2018億元,同比增長達29%。
其中,投資項目合同銷售金額約1354億元;總體銷售回款率維持在87%的高水平,現金回流加快。
“在財務上今年聚焦利潤,今年結轉的項目多集中于2016年至2017年拿的地,在有限程度上提升利潤,比如關注在限價情況下的利潤表現,這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關注要點。”張亞東表示,2020年,在風控體系方面,綠城將關注投資前的風險識別和投資后的管控。
在土地儲備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土地儲備項目142個(包括在建及待建),總建筑面積約3873萬平方米,總可售貨值約5960億元,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總可售貨值占比達73%。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前兩個月,綠城在投資方面發力,進賬約600億元土地儲備貨值。
對于這些新增項目的利潤測算標準,綠城中國執行董事、執行總裁周連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投資擴展中,預計今年拿的項目稅后凈利潤達10%以上,但這不是常態化利潤測算指標,會根據布局的重點城市和項目本身調整內部收益率測算指標。”
雙2500億元目標大概率實現
2020年,時值綠城中國創立25周年。這一年張亞東定下的兩個目標,一是實現2500億元銷售目標,二是完成新增土地貨值達2500億元。目前來看,這兩個目標并未動搖。
張亞東表示,“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較大,未來要看境外疫情發展,現在我們依然按照這個目標努力爭取。”
張亞東進一步解釋了制定這兩個目標的操作邏輯。截至目前,綠城2020年可售貨值約為3600億元,按照去年68%去化率來看,即可實現2500億元銷售。在此基礎上,綠城開年已拿到約600億元土地貨值,今年計劃30%-40%將轉化為可售貨值,因為實現銷售目標是大概率事件。
而在張亞東較為看重的人均效能方面,2019年,綠城積極落實營銷項目群管理,降費增效,人均銷售金額提升至8430萬元,同比增長34%,營銷費率同比下降18%。對此,張亞東表示,在2018年和2019年員工總量大致不變的情況下,規模擴張明顯,綠城實施了項目群管控,將營銷條線和其他條線打通,人均效能得到提升,從原來的行業中等偏下轉變成現在的中等偏上。
至于關于分拆代建業務上市事宜,綠城中國執行總裁郭佳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綠城管理上市進度將根據聯交所規定進行。管理集團若順利上市將確立綠城中國代建板塊的龍頭地位,受到資本加持后,融資渠道和資本代建業務也會進一步擴展。分拆完成后,綠城管理將繼續作為綠城中國的附屬公司,綠城中國仍將其所有資產、負債和收益表項目合并入賬,可以支持綠城中國規模和利潤增長。(王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