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恩貝”)發布公告稱,擬出資5000萬元人民幣以增資方式取得廣州喜鵲醫藥有限公司(下稱“喜鵲醫藥”)約5.7%的股權。截至目前,上述投資事項尚未簽署正式投資協議,相關工作正在推進當中。
據了解,喜鵲醫藥目前擁有4家子公司,它們的經營范圍涉及醫藥產品、醫藥制劑產品研發、生物技術開發服務和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等。受該消息影響,2月27日,康恩貝報收于6.23元/股,漲幅0.97%。
轉型之路不明公開資料顯示,康恩貝成立于1993年,于2004年上市,專注醫藥主業,主要從事藥品研發、制造及批發與經銷業務。2019年上半年,中藥(現代植物藥)、化學藥品、原料藥、保健品分別實現營收22.22億元、8.62億元、2.51億元、1.28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61.80%、23.96%、6.97%、3.55%,主要產品涵蓋心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等治療領域。
記者注意到,康恩貝不僅是資本市場的老牌藥企,更是一個資本運作老手。
近年來,康恩貝頻頻外延并購投資,涉獵甚廣,包括互聯網+、新零售、工業大麻、生物藥等等,幾乎每次都掐準了市場熱點。
對于此次投資喜鵲醫藥,康恩貝表示,將依托喜鵲醫藥獨具特色的藥物設計理念和研發優勢,積極響應國家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發展戰略,通過資源整合、取長補短,謀求在現代中藥和植物藥的創新領域可持續發展。
據悉,喜鵲醫藥創建于2010年,是一家創新藥物研發商。通過對傳統中藥中的活性天然產物單體或目前臨床正在使用的小分子化合物進行結構修飾或改造,增加其活性和功能。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喜鵲醫藥尚未實現盈利,2017年-2019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分別實現凈虧損1526.93萬元、2888.17萬元、2545.39萬元。目前該公司在研產品有十幾個,具體包括硝酮嗪、美金剛硝酸酯、丹參素衍生物等。其中,硝酮嗪TBN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ALS)即將進入II期臨床研究。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是腦卒中高發國家,缺血性卒中用藥市場規模巨大。硝酮嗪在保留中藥活血化瘀藥基礎上具有極強抗自由基作用,市場前景良好。但是,該產品還需長期臨床試驗確定其療效及安全性。
上海地區某醫藥行業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康恩貝的投資領域來看,起初該公司只是圍繞主業進行布局,其目前擁有的部分產品也是靠并購獲得。不過,從該公司近期投資行為來看,其更像是一只‘無頭蒼蠅’,不知道自己轉型的路在何方,看似在尋求更好的轉型機會,但實際上對公司業績貢獻度幾乎為零,這種‘無頭’的投資反而會給公司造成壓力。”
《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康恩貝,向其詢問投資喜鵲醫藥是否給公司資金流造成壓力,相關人員表示,“以公告中披露為準。”
重點產品遭監控致上市首虧根據此前康恩貝公布的2019年業績預告,該公司預計2019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億元至-2.9億元,與2018年8.04億元相比,減少10.04億元至10.94億元,同比下降125%至136%。
就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的原因,康恩貝解釋稱,主要系期內對收購貴州拜特公司(下稱“貴州拜特”)所形成的商譽及無形資產計提減值準備7.7億元造成的。而造成計提大額商譽減值的原因是,貴州拜特的主營產品丹參川芎嗪注射液進入《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化藥及生物制品)》。
康恩貝歷年財務數據顯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是其銷售額最高的產品,占其總營業收入的比重超20%,也是該公司唯一銷售過十億元的產品。
天風證券生物醫藥組此前在研究報告中表示,“進入重點監控目錄的藥品,未來可能在醫院使用空間受到進一步的限制,為具有更高臨床價值的藥品騰出空間。目錄中的藥品,銷量大概率將呈斷崖式下跌。”
康恩貝表示,受丹參川芎嗪注射液進入重點監控目錄影響,該產品的市場銷售量和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導致貴州拜特2019年下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56%,并且預計未來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產品市場銷售存在繼續下降趨勢,因此市場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康恩貝除產品端受政策影響較大,該公司還存在研發投入較低的問題。
2019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累計投入1.29億元用于研發,盡管已同比增長14.88%,但僅占營業收入的2.39%。實際上,該公司近5年來的研發費用占營收比均未超過3%。
前述醫藥行業分析師指出,“大投入、長周期、高風險,是醫藥行業創新的三大特點,其中的大投入指的就是大量的研發資金的投入。從經驗來看,輕視研發的企業,往往核心競爭力不足,持續成長性也較差。”(金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