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領取團購的活魚(王璐 攝)
“武漢人喜歡吃活魚”安排上了!3月12日,記者從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獲悉,武漢發布鮮魚消費進社區工作方案,要求六個新城區對口保障中心城區鮮魚供應,優先滿足困難群體鮮魚消費需求,保證鮮魚質量,平抑市場物價,最終實現鮮魚消費進社區全覆蓋。
基地直送社區 產銷兩端雙贏
打包分揀活魚(王璐 攝)
12日上午9點,武漢市徐東新華嘉天下小區門口,居民們“團購”的600多斤魚送到了。因為增氧運輸,魚還在水里亂跳。工人將魚兒撈起,按鯽魚5斤一袋、鱖魚2斤一袋裝好。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協助將打包好的魚按樓棟分揀、送至樓棟門口,各樓棟長再將魚送到居民家。
“這是我們第三次團魚了,今天團的5斤鯽魚45塊錢。” 居民張女士說。“今天我們給這個小區的居民配送了170多份魚。”武漢錦軍水產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秦銀華介紹,他們是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向社會公布的第一批淡水產品團購銷售配送單位。自從2月份以來,他們基地不通過中間商,直接向居民團購銷售,平均日銷售5000-6000份魚,約20000斤。
1月23日以后,武漢市陸續出臺有關限行隔離措施,切斷了水產品傳統供應鏈,造成市場無魚和水產品滯銷的供需矛盾凸顯。一方面,愛吃魚的武漢市民買難,另一方面,養殖戶銷售難。
為打造應急供應鏈,滿足生產、供應、消費多方需求,武漢市農業農村部門先后印發三批淡水產品供貨信息,組織57家水產品重點供貨單位,和商務部門共同發起建立水產品保供產銷微信群,搭建養殖戶、中間商、商超買手洽談產品供銷、發布供求信息的新平臺。
從每日市場銷售量不足5噸到近300噸,從農貿市場售賣到“無接觸直銷”。據悉,從2月27日至3月9日,武漢市水產品社區直供銷量近27萬份、811噸,覆蓋社區4500多個。
新城區對口保障中心城區 困難群體優先配送
為居民分發活魚(王璐 攝)
武漢市將按照社區團購、單位團體規模配送、困難群體優先配送三種方式對市民進行鮮魚配送。
困難群體優先配送,由各區確定困難群體范圍,采取政府組織、商超(電商)配送、優惠供應的方式,確保滿足困難群體鮮魚消費需求。
武漢市將加大鮮魚起產和貨源組織力度,大幅度提升配送能力,在已確定的77家團購配送單位和48家單位團體規模配送單位的基礎上,不斷增加鮮魚配送單位,組織商超、電商等參與鮮魚進社區工作。對企業開展保姆式服務,各區防控指揮部成立工作專班,對配送單位逐一包保落實到人。
同時,重點解決“無接觸配送”問題。據介紹,有關部門還將加大對鮮魚價格、質量、份量的監管力度,積極回應處理市民投訴反映。對阻止鮮魚消費進社區、強行轉手倒賣,抬高價格、賺取差價的不良行為和違法行為進行堅決打擊,有效維護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