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的柳傳志時代正式落幕

發布時間:2019-12-19 10:11:03  |  來源:北京商報網  

聯想的柳傳志時代正式落幕。12月18日,聯想控股(03396)發布公告,宣布柳傳志辭任董事長職務。作為一代企業家的符號,柳傳志是很多民營企業家在企業管理方面的“老師”。小米創始人雷軍曾如此評價道:“柳傳志在我們每一個中關村(8.82 +1.38%,診股)人的心里,都是中關村的教父。”在柳傳志的帶領下,聯想從一家小公司發展為中國IT界的名片之一,但近兩年,關于聯想民族企業的認知、研發能力等問題,使柳傳志與他一手締造的商業帝國站在了風口浪尖上。

三退二出

聯想公告顯示,董事長柳傳志提交書面辭呈,辭任本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主席職務,自2019年12月31日結束后生效,董事長一職由CFO寧旻接任。

柳傳志退休在此前已有跡象。今年5月,柳傳志在接受采訪時曾透露,退休已經提上日程。他說,“自己要有自知之明,理想的狀態是擔任聯想控股的名譽董事長,公司在戰略上有大的問題,我只是知道一下,只看年輕人最后做的結果,那才是一個老頭真正該做的事”。

9月,天眼查信息顯示,柳傳志卸任聯想控股(天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一職,并不再擔任公司董事。

事實上,古稀之年的柳傳志早已過了退休的年齡,但作為企業的支柱型人物,聯想這些年在遇到“風暴”時還是離不開他。公開資料顯示,柳傳志在聯想曾三次卸任、兩次復出。

2004年,柳傳志首次卸任,將聯想集團(00992)董事長職位交給楊元慶,自己退居幕后,四年后柳傳志又重新出任聯想集團董事長職務;2011年,柳傳志再次卸任聯想集團董事會主席,擔任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2012年,聯想控股宣布,柳傳志辭去聯想控股總裁職務,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執行委員會主席,董事會一致通過任命朱立南為聯想控股總裁;2015年,在柳傳志的推動下,聯想控股在香港主板上市。

柳倪之爭

談到柳傳志,就不得不提當年的“柳倪之爭”。1994年,聯想的兩大核心人物柳傳志和倪光南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總工程師倪光南主張走技術路線,選擇芯片為主攻方向;而總裁柳傳志主張發揮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加大自主品牌產品的打造。柳倪之爭后來被認為是代表了中國企業“貿工技”和“技工貿”兩條路線的爭斗。

聯想董事會在當時的情況下一致支持柳傳志的路線,倪光南努力爭取各方力量支持,最終還是敗下陣來。1995年聯想董事會同意免去倪光南的聯想總工程師職務,同時由倪光南牽頭的聯想ASIC芯片等眾多研發項目全部終止,從那以后全公司一致貫徹執行柳傳志的“貿工技”路線。

然而,到最近十年,聯想的發展進入瓶頸期,PC市場逐漸飽和,通過商業模式運作的發展方式局限性越來越強,聯想雖然開始著手研發,卻至今也沒有研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

有人認為,聯想的“柳倪之爭”種下了“無芯”惡果,痛失絕佳機會。如果當初聯想選擇了倪光南的芯片研發路線,也許現在聯想就是全球的英特爾、高通,依靠芯片出口和授權就能賺得盆滿缽滿,至少芯片市場不會被美國壟斷。

不過,美團創始人王興卻不這么認為。今年7月,王興曾這樣評價,“相比于‘技工貿’,柳傳志老先生當年主張的‘貿工技’路線并沒有錯。事實上,華為正是沿著這條路線發展起來的,從早期代理程控交換機到自己造程控交換機再逐步深入各方面的研發乃至于自己做芯片和操作系統。也就是說,關鍵是從‘貿’到‘工’之后沒有停,真的搞了‘技’”。

接班人選

柳傳志算是“大齡創業”,40歲才開始創辦聯想,當時聯想還屬于中科院旗下的一家公司,直到后來柳傳志在公司內部啟動了股份制改革,才讓聯想成為了一家股份制公司。

在此后聯想分拆、神州數碼(21.72 -0.09%,診股)獨立、聯想控股多元化的過程中,柳傳志逐漸培養出了一批“接班人”,包括孫宏斌、郭為、楊元慶、朱立南、寧旻等,除了孫宏斌后來另起爐灶,柳傳志將聯想幾大板塊都分別交由以上幾人負責。2000年,聯想集團分拆出神州數碼,柳傳志將聯想集團交給楊元慶,將神州數碼交給郭為;之后聯想控股多元化發展,朱立南在2012年被任命為聯想控股總裁。

以這幾年的情況來看,楊元慶和朱立南都被看作下一任接班人的熱門人選。出人意料的是,最終的結果是寧旻。

聯想控股官網對寧旻的介紹如下,“寧旻1991年加盟聯想,歷任聯想控股總裁助理、助理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負責公司的財務與資金、資本運作、風控與審計以及資本市場和公共關系等相關工作,并主持財務投資業務的運營管理”。

公開資料顯示,未曾在2001年聯想進行分拆時被予以獨當一面資格的寧旻,迄今為止不但是房地產業務融科智地的董事長,同時亦在聯想之星、聯想創投、君聯資本和弘毅投資這四大聯想系投資分支中均擔任董事或執行董事。就全面性和統領性來看,似乎無人能出其右。

聯想未來

這么多年來,聯想身上一直刻有柳傳志的印記,也一直作為柳傳志的成果被評價。

作為一家綜合性的投資控股公司,聯想控股自上市以來,布局了IT、金融服務、創新消費與服務、農業與食品、先進制造與專業服務五大板塊。2015年時,其戰略投資部分凈利潤處于虧損狀態;2018年時,該部分凈利潤達到52.23億元。可以說,聯想控股的多元布局是成功的。

但相較于聯想控股,世人對聯想集團的爭議就比較大,尤其是這幾年華為崛起之后,總是逃不開業內對兩家企業的比較。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PC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聯想集團錯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一直停留在PC時代,未來的挑戰會更大,這也是涉及到企業未來走向的問題。

據了解,聯想尤其在手機業務上,頻頻換帥,卻效果不彰。柳傳志曾承認,“聯想集團的手機業務做得確實不好,應該認真檢討,但這和動機無關”。

產經觀察家丁少將則認為,聯想集團現在的整體戰略已經比較清晰了,此前制定好的3S戰略,還有物聯網戰略的落地。但能不能和智能物聯網業務形成協同、與AI形成卡位、PC業務能不能繼續鞏固,拉開與其他品牌的距離,是聯想能否加速向物聯網轉型的關鍵。

11月14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北京召開的年度科技創新大會Tech World上說,聯想的3S戰略從智能物聯網、智能基礎設施和行業智能三個維度入手, 已經建立了“端-邊-云-網-智”的架構體系,在此基礎上推動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

“聯想整個文化體系相對穩重,冒險的精神相對缺乏一些,未來既要堅定地執行既定戰略,對業務的探索與擁抱時代的變革,還需要更加堅定、大膽。可能管理層在新興業務出現時,敏感度不夠,未來不能再錯過。”丁少將說。

關鍵詞: 聯想 柳傳志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皖ICP備2022009963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