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看新聞、刷視頻、看廣告、走路、睡覺……輕松直接賺錢!”這是風靡一時的“網賺模式”的典型話術。
所謂“網賺模式”,就是用現金獎勵鼓勵用戶登錄、拉新、增加停留時長,然后再把用戶的點擊或者注意力販賣給廣告商。
網賺圈中最有代表性的“讀新聞賺錢”趣頭條(NASDAQ:QTT),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凈虧損8億元人民幣,相比于二季度5.6億元的虧損進一步擴大。其股價也由上市時的最高20.39美元,一路暴跌至2.8美元。市值蒸發達三分之二。
種種跡象顯示,“網賺模式”已接近其商業周期的拐點。
01 本質是游戲平臺
出身盛大網絡廣告業務的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曾總結過一個財務模型:“M”指用戶產生的廣告收益,“N”代表對用戶的激勵,只要“M>;;;N”,公司就能賺到錢。
這顛覆了內容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先用好的內容維持平臺的專業性與影響力,以此獲得用戶數量和粘性,再用這些數據拉來廣告商投放。
這個模式首先需要好的內容來吸引用戶。
而趣頭條所代表的“網賺模式”,繞過內容壁壘,把獲客直接當作了一種商業模式。平臺直接把錢給到用戶,一邊跟用戶說自己有錢,一邊跟廣告商說自己有用戶。平臺充當流量搬運工的角色,賺取其中差價。
所謂的內容,在這個商業模式之中并不重要,只是作為一種交換的介質的出現。與其說是內容平臺,不如說更像一種低質但能賺錢的游戲平臺。
“網賺模式”的產品專為下沉市場用戶設計,而且牢牢抓住了這一部分人群的特點:生活單調,娛樂方式少,線上“殺時間”需求突出,愿意用時間換取現金獎勵。
可以這樣說,在互聯網紅利消退的今天,在流量和廣告收入進一步向BAT巨頭集中時,這是小公司從下沉市場尋找到的最后縫隙。
“網賺模式”這套玩法最初被證明是成功的:上線一年時間,趣頭條就在OPPO、VIVO應用商店排行榜沖進了前五;上線兩年半,趣頭條2019年Q1日活就達到了3750萬,進入了與新浪新聞和網易新聞比肩的第二梯隊。
“網賺模式”讓趣頭條先后獲得騰訊、阿里巴巴、人民網(19.21 +0.00%,診股)等眾多資金的加持。其從創立到上市只用了短短2年時間,比同樣面對“下沉市場“的拼多多,上市速度還要快1年。
02 沒有護城河
但事情遠非這么簡單,這種商業模式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相比其他投入更高的商業模式(例如內容、技術、資金),它沒有護城河,太容易被模仿。
各種網賺平臺的大量出現,會爭奪用戶在老平臺上的注意力,進而導致用戶忠誠度的下降、獲客難度增大,連帶影響廣告營收的增速。
趣頭條火了以后,很多各種類型的網賺平臺都出現了——走路、睡覺、喝水都能夠賺錢。
在“走路賺錢”的步多多APP上,用戶通過走路積累步數,或者做額外的任務,換得虛擬金幣,然后按一定兌換比例提現。
而在“睡覺賺錢”的睡覺賺APP上,用戶每晚睡夠8小時,可領取“睡泡泡”獎勵;每日簽到、抽獎可兌換金幣,然后提現或兌換禮品。
還有“喝水賺錢”的水寶寶,用戶把每次喝水的毫升和次數進行打卡,達標的用戶可以領取整點獎勵、用戶每日達標獎勵、隨機獎勵。
不僅是創業公司,巨頭也紛紛入場了。
今日頭條推出了“看文章賺錢”的頭條極速版,這款針對下沉市場的APP的安裝包只有4.7M(普通版有22.8M),可以支持低端手機。抖音極速版顯然是主打“看短視頻賺錢”。
(點擊看大圖)
此外,騰訊、百度、鳳凰、搜狐也紛紛推出極速版APP,跟著趣頭條玩起了“網賺”的套路。
網賺平臺的供給增多,直接的結果就是用戶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貴,迫使網賺平臺使用更高的成本來獲客。
以趣頭條為例,其三季度用戶獲取成本為人民幣7.88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8.1%。用戶互動成本為人民幣5.36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1.5%。
(點擊看大圖)
更高的獲客成本,換來的卻是放緩的新用戶增長速度。
第三季度,趣頭條日活躍用戶為4210萬,較去年同期的2130萬增長97.7%。這個增速較今年Q1、Q2,231.5%和207.6%的增速,增速已經減半。
更重要的是用戶時長也停滯不前。
財報顯示,趣頭條三季度每個活躍用戶平均日消費時間為61.3分鐘。之前從去年Q3到今年Q2分別為55.9分鐘,63分鐘,62.1分鐘和60.0分鐘。
為了保證增長,趣頭條仍然要投入很高的成本來獲客,這就不難理解為何趣頭條的虧損會進一步擴大。
三季度趣頭條的廣告和營銷營收為人民幣13.816億元,同比增長54.1%,相比于上一季度的188%,增速也同樣減半。
根據前面所說,趣頭條的故事是只要“M>;;;N”,公司就能賺到錢。(“M”指用戶產生的廣告收益,“N”代表對用戶的激勵)
現在的情況卻是:N不能停止,一停模式就邏輯破壞了,可預見的是N還會一直漲,而且必須漲;而M由于平臺之間競爭的原因,很可能會下跌。
故事似乎講不下去的。
03 和共享單車殊途同歸
“網賺模式”就像一場久違的資本狂歡,巨額的風險資本源源不斷地投入到里面,讓它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內迅速地“成長”。
目前看來,平臺供給增加,獲客難度增大、廣告營收增速放緩、以及虧損擴大的邏輯不會改變。
這種行業性質意味著,一旦進入存量搏殺,小公司斷無生存下來的可能。
當小公司撐不下去時,對趣頭條這樣的先發平臺也見不得是好事。一旦風口過去了,投資人會擔心,網賺模式會不會永遠不能盈利了?
這樣的故事,在共享單車的結局里早就寫好了劇本。最終是更大的平臺笑到了最后。
關鍵詞: 趣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