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整體市場需求比8月份有所提升,反映出市場向好的趨勢,9月乘用車的終端的零售量接近200萬輛,比協會月初預期的銷量還要更高一些。”10月9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今年6月起新車市場已經釋放了回暖信號,今年的“金九銀十”比年初預估的情況還要好。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直以來,“金九銀十”是汽車市場傳統的銷售旺季,同時也是車企沖刺全年銷量的重要時期。今年“黃金周”前后,從地方政府到各個企業,均拿出真金白銀補貼消費者并以此來拉動汽車消費。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隨著多地車展的啟動,客流也迎來大幅增長,訂單及成交率也有一定上升。
“隨著整體市場銷量回升,秋季推出的新車型獲得成功的概率也有提升,車市的新品增量效果相對較強,產品供給側給力對銷量將發揮積極作用。各區域主要城市也開始布局各類大小車展,為‘金九銀十’造勢,有利于通過刺激消費端,帶動產銷的進一步增長。”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記者。
而乘聯會預計,9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約為198萬輛左右,環比增長3.1%,同比增長3%。其中,新能源零售75萬輛左右,環比增長4.7%,同比增長22.3%,滲透率約37.9%,維持穩定增長態勢。
“通常來講,10月的汽車銷量相較9月會略有回落,但今年10月,為完成年度既定目標,沖刺四季度業績,車企花式促銷以提振銷量。期待‘金九金十’的汽車消費。”郎學紅告訴記者,10月汽車市場需求持續釋放,預計終端銷量將與9月持平。
對于已經到來的第四季度,汽車經銷商持較為樂觀態度。調查反饋,有63.1%的經銷商認為第四季度銷量同比增長約5%,有16.0%的經銷商認為增長幅度在10%以內。
“如果10月份終端零售量與9月持平,也就意味著10月份銷量將實現兩位數的同比正增長,今年四季度也將迎來全年的銷量高峰。”郎學紅預計,今年全年乘用車零售量接近2200萬輛,同比增長5%。
“金九”成色十足,新能源繼續“狂飆”
進入9月,在全國多地促消費政策、購車補貼和車企優惠政策下,多家整車企業也陸續交出了2023年以來最好的銷量“答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也實現了新的突破。
在10月1日多家新造車企業交出了“金九”答卷一周后,10月8日晚,上汽集團、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吉利集團、奇瑞汽車也扎堆發布了其9月份銷量數據。
其中,作為全國最大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9月整車批發銷量達到48.2萬輛,雖然同比下降約7%,但延續了年內逐月上漲的走勢并再創年內新高。今年1-9月,上汽集團累計銷量達到338萬輛,繼續領跑全行業。
比亞迪則憑借新能源繼續“狂飆”,9月銷量僅次于上汽集團,達到了28.75萬輛,再創歷史新高。2023年前9個月,比亞迪累計銷量為208萬輛,已經超過2022年全年。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累計已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69.3%。2023年四季度,比亞迪還需再銷售92.2萬輛才能完成目標,相當于剩下三個月平均每個月均實現31萬輛以上的成績。
長安汽車緊隨其后,9月汽車總銷量約24萬輛,同比增加9.93%;今年累計銷量約187萬輛,同比增加11.24%。
當天,奇瑞汽車也公布了9月銷量。數據顯示,奇瑞汽車當月共交付新車19萬輛,同比增30.7%。今年1-9月份,奇瑞汽車累計銷量超過125萬輛,同比增長40.2%。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銷量。
此外,長城汽車也在9月實現了新的銷量突破并實現了銷量的階梯式增長。數據顯示,今年9月,長城汽車銷售新車超過12萬輛,同比增長29.89%;1-9月,累計銷量超過86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整車企業銷量大增的背后,離不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狂飆”和在海外市場的突破。
乘聯會預估,今年9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83萬輛,同比增長23%,環比增長4%;初步測算今年1-9月累計批發592萬輛,同比增長36%。
上汽集團在其銷量快報中指出,新能源車與海外市場批發銷量雙雙突破10萬輛大關,皆創年內新高。其中,上汽集團9月終端交付新能源車10.2萬輛,同比增長29.6%,環比增長18.8%;1-9月,上汽集團新能源車累計交付68.3萬輛,同比增長18.2%。
得益于旗下新能源品牌的快速發展,長安汽車和吉利集團新能源銷量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具體來看,吉利集團9月新能源銷量與新能源滲透率均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含吉利、領克、極氪、睿藍)銷量達到5.37萬輛,同比增長約37%,環比增長約14%,新能源占比約31.5%。
長安汽車方面,9月份自主新能源車銷量略低于吉利汽車,達到了5.1萬輛,同比增長69.71%;今年1-9月累計銷量30.7萬輛,同比增長96.15%。其中,長安旗下深藍汽車9月交付達1.73萬輛。
盡管“金九”已過,但隨著國家促消費政策的持續加碼,經濟持續回穩,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銷量保持較強增長態勢。
乘聯會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850萬輛,年度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達到36%。
一線城市新能源市場火爆,下沉市場仍有待突破
“從各地經銷商反饋的‘黃金周’市場情況來看,到店的人數、集客和成交情況都比較好。”郎學紅告訴記者,10月份還會有較大的市場需求釋放。
在北京,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黃金周”期間走訪合生匯、藍色港灣等多個商圈的新能源汽車商超店發現,包括小鵬、理想、蔚來、比亞迪、騰勢在內的多個新能源品牌客流量激增,銷售人員處于飽和狀態。
多個品牌汽車銷售人員也向記者表示,“黃金周”期間,進店看車、選車的消費者明顯增多,訂單量也有明顯提升。
作為傳統車市旺季,“十一”期間各車企及經銷商均借助促銷搶收銷量,今年長達8天的“黃金周”更成為促進汽車消費的高潮期,各大汽車廠商紛紛抓住時機,通過降價優惠、補貼送禮等各類促銷優惠,刺激客流量與成交量的增加。
“這個假期比平時周末更加忙碌,假期已經過半,依然有不少消費者試駕、下單。”10月4日,合生匯五樓汽車集市理想店內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當天,理想店內人頭攢動,理想L7、L8、L9三輛展車車內坐滿了前來咨詢、體驗的消費者,車外也圍滿了進店咨詢的消費者和圍車講解的銷售。
“這個‘十一’長假,我們店里所有銷售人員全體停休。”合生匯騰勢品牌店內,一位剛剛為兩組消費者講解完騰勢D9的銷售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在包頭,盡管已經是國慶長假的最后一天,人們的出行與消費需求依舊不減。
在包頭商圈的華為店內,問界汽車展區十分熱鬧,看車、問車、上車的顧客接連不斷。
或許是由于地處低線城市,客流量與需求量有限,上市不到一個月的問界新M7還尚未到店展出,店內展車依舊是曾經的“銷量王”——問界M5,但依舊吸引了較多人的駐足。
事實上,一款電動汽車受到如此關注的景象,對于以包頭為代表的北方三線城市來說,并不多見。
一方面,作為一座北方城市,包頭冬天氣溫最低可達零下20度左右,新能源車冬季續航“打折扣”,極寒溫度對其而言依然是嚴峻的挑戰。因此,北方較寒冷地區的消費者在選購新能源汽車時,往往會有較多顧慮。
有關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低于20%的省市包括內蒙古、吉林、青海、新疆、甘肅、黑龍江、西藏,皆為寒冷地區。
另一方面,包頭甚至整個內蒙古地區的補能網絡覆蓋率相對來說仍然較低,在續航里程仍然是行業努力突破的問題時,補能的便捷性對于消費者來說就更為重要。在一些低線城市,城區內與高速路上充電、換電的焦慮依舊成為消費者購車時的阻礙之一。
在現有技術無法打消市場顧慮,銷量承壓難以打開低線市場的當下,新能源車企直營門店的覆蓋率也十分有限。
據統計,作為新勢力的代表,“蔚小理”在包頭的覆蓋率十分有限,都僅有一家。不過,問界借助華為渠道在這座城市占據了絕對優勢。華為在包頭的授權體驗店超過15家,其中,能夠在華為官方渠道預約試駕問界車型的門店就有6家。
同時,在低線城市,華為賦予問界的“含金量”更高,進店的消費者大多數會默認這是一款“華為汽車”。換句話說,問界的“含華量”變得更高、更多。
今年以來,各大車企也開始調轉“車頭”,瞄準下沉市場。小鵬汽車向三四線城市引入更多的經銷商,加快在低線城市的市場份額擴張,理想汽車也將擴充三四線城市網絡布局作為工作重點。
開源證券發布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一線城市新能源車滲透率已超50%,新能源汽車市場趨于飽和;三四五線城市,滲透率僅在10%左右,成為汽車消費市場的一片藍海。
此時,借助華為的便捷渠道與品牌知名度,問界似乎較為順利地打開了低線城市,甚至開始攻克新能源滲透率最低的西北、東北地區。而這也是造車新勢力們所渴望的。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問界想要維持十一假期的火爆現象,借助華為真正實現在下沉市場的深耕,也并非易事。
據記者觀察,盡管當天店內展車區被層層包圍,看車、問車、上車的顧客不斷,但現場并未有消費者與銷售人員坐下來就訂車進行更多的細節探討,如何將高客流量轉化為有效訂單率,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告別十一假期,邁入“銀十”考驗,新能源汽車能夠在下沉市場走多遠,最終還要等待市場來回答。
同樣,2023年已經進入第四季度,面對全年的銷量目標,從傳統車企到新造車企業,也都需要開足馬力,開啟最后的沖刺。
(作者:杜巧梅,見習記者鞏兆恩 編輯:張明艷)
關鍵詞: